本报讯(记者黄辛 见习记者朱泰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首次发现,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他们还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
菌根共生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为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地从土壤中获得磷和氮等营养。与此同时,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作用产物传递给菌根真菌供其生长。每年约有50亿吨的光合作用产物通过菌根真菌被固定在土壤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理论认为,糖是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碳源营养的主要形式。然而,植物转运葡萄糖的‘交通工具’始终未被发现。”王二涛介绍说。
通过稳定同位素标定实验,王二涛团队首次否定了糖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他们发现,脂肪酸才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研究人员找到了负责运输脂肪酸的转运蛋白,从而有力地推翻了传统认识。
研究还发现,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相互作用中,病原真菌和寄主植物争夺脂肪酸作为其生长的碳源,进而侵染植物,造成作物的减产。因此,通过降低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中脂肪酸的转运,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致病性。
《中国科学报》 (2017-06-1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