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艾娇 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6/10 9:36:13
选择字号:
专家学者同济研讨城市交通“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之路

 

6月9日,以“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为题的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城市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高等院校的代表1500余人,将共同探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下,中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广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方守恩等表示,本届年会首次在高校举办,围绕“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研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机遇、要求与路径选择,研判城市交通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内涵、挑战与实践之道。希望依托此次大会,能推动交通跨行业、多学科交叉重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交通研究能力,促进城市交通提质增效。

当天,10位特邀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大会学术演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石楠在题为《包容性发展—〈新城市议程〉的启示》的主题报告中表示,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启示我们,新时期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思考城市规划的价值,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向“包容性发展”转型。城市规划要坚持“人民性”,做“以人为本”的规划;成功的规划应该是多元主体利益协同的最大公约数。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在题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告别过去成片旧城改造模式,走向小规模、常态化的“城市更新”的宗旨是要走向更具人性、更可持续的城市。他特别谈到要加强城市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认为步行与车行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过度强调车行空间,人行空间仍然是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的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去年10月,上海发布《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个《导则》更多关注的不是交通效率,而是街道上人和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样一种设计理念的提出,会给未来城市的街道规划建设带来方向上的改变。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交通专业顾问全永燊作了题为《城市交通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识》的主题报告,他在谈到公共交通问题时,他说,我们城市公交的问题不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变革。首先,需要重新界定公共交通服务的宗旨和服务定位,公交要面向社会不同阶层,为凡适合公共交通的各类出行提供全面而且可供选择的服务,包括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其次,必须打破垄断经营传统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改革公交系统配置和运营服务模式。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提升网络化运营的实时相应服务能力和可靠性。他同时指出,要理性对待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交通”等新业态,希望更加理性、独立思考,切忌盲目跟风。

主题演讲部分,还有徐冠巨、雷爱先、郑德高、贾利民、胡华清、徐炜、赵一新等专家学者分享了有关传化网与智能物流、城市停车场用地政策、城镇化变迁中的区域与城市网络、“十三五”现代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总体布局、中国民航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创新与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对于当前广受关注的“轨道交通建设”,专家指出,未来五年,轨道交通仍然会迎来比较快速的发展,做轨道交通规划要注意建设标准、网络编制、一体化的衔接等问题。轨道交通不是一个门到门的方式,出了地铁站还是需要有另外一种方式和它无缝衔接,让换乘更便捷、距离更短。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做得好,可以极大提升未来线路的运营、未来乘客的舒适性。与轨道交通衔接最好的就是“步行”,“轨交+步行”是最舒适的出行的组合。在北京和上海,如今开车已经不是第一选择了。

10日,年会将组织16场学术论坛,包括6个专题论坛,特别增设的8个“交通+X”特别论坛,以及2个自由论坛——“中学生论坛”“高校论坛”,将有88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演讲,并进行专家点评和互动讨论。

6场专题论坛重点研讨区域与城市交通规划、新形势下交通发展的挑战和协同保障机制、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乘客导向的综合客运枢纽精细化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多维协同规划、城市停车政策和规划实践等热点和焦点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特别增设的8个特别论坛,以“交通+X”交叉创新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空间、设计、互联、风险、环境、“一带一路”八个跨领域角度畅谈交通与多元发展的关系,旨在针对当今日趋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跳出交通看交通,通过“学术报告+自由讨论”相结合,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对城市交通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与创新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以此拓展交通学科未来研究方向,激发交通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

特设的“中学生论坛”“高校论坛”2个自由论坛,也是年会中的另一亮点。谈到设立2论坛的初衷,城市交通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杨东援教授表示,城市交通对策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城市交通规划也并非管理者与技术专家的“私家会所”,城市交通的未来取决于社会现代交通意识的提升和公众的理解与参与。

在“中学生论坛”上,来自同济大学两所“苗圃计划”合作中学同济二附中、曹杨二中的四组中学生,将展示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指导下,所完成的“苗圃计划(交通专题)”的课题成果,分别是“中学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社区公交模式与线路设计”“交通无障碍设施调研”和“自行车电子刹车提醒系统的研发与实践探究”。这些课题于2016年5月启动,由中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题,围绕城市交通领域的热点、校园周边日常出行的难点、居民出行方式的痛点展开研究。交通规划领域资深前辈陈声洪先生等多位专家将作点评。同济的指导教师认为,这些成果呈现了中学生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为城市交通规划与治理注入了新鲜活力。在“高校论坛”上,来自高校代表将共话城市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创新。

据悉,为鼓励优秀研究成果,这次年会还颁发了优秀论文奖,共有293篇论文入选,其中16篇获评优秀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系统设计、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反映了近期我国在城市路网、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停车、枢纽、共享交通、交通模型、交通运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