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重大科学论断,也是党中央制定“三农”政策的重要遵循。5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第1期“农科讲坛”(中国农业科技报告会)在国家农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现场解读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与重点任务。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韩俊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农业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要配置结构优化、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驱动和技术创新等4个重要方面,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做好“稳、调、改、补”这4篇“文章”。
一是做好“稳”的文章,要稳字当头,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必须毫不动摇地抓粮食生产,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不发生逆转,咬定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松。要挖掘农业农村内部潜力,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创业,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打好扶贫攻坚战,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要积极面对、妥善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二是做好“调”的文章,要调优农业产品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新农村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农产品广泛存在“多而不优”的品质结构问题,必须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压减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不断提升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美誉度;要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调绿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一次新的异军突起,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密切利益链。加快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是做好“改”的文章,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要不断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使主要农产品价格和国际接轨,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农民收益,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健全农地流转市场,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挖掘小农生产潜力,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四是做好“补”的文章,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物质技术条件方面短板,加大种业等基础性重大农业科技的联合攻关。加快健全农业生产装备技术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种养业新技术和适宜装备。加快在农村普及宽带,加强从村到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让农民在“互联网+”时代有更多参与机会和获得感;补齐农村人力资源短板,抓好农村的招才引智,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义务教育的补助力度,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