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邦总经理(左)在科威特钻井现场。
5月9日晚上8点40分,当《中国科学报》记者微信联系到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科威特分公司总经理张从邦的时候,他刚从科威特石油公司(KOC)回来,此时当地时间是下午3点40分,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
谈及此行的目的,张从邦毫不掩饰他的兴奋:“我们正在商谈一个大的合作,希望能让这里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从零开始到规模扩张、从跨越式发展到酝酿新的变革,2008年2月,当张从邦带领几个人进入科威特开始市场调研时,他们还不敢设想未来几年会成就这样的辉煌。从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3000多人,从零开始发展到中国石化海外最大的钻井服务市场之一,张从邦和他的团队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自2001年以来,中国石化先后与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沙特、科威特等在内的11个“一带一路”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合作,截至2016年底,拥有或参与项目18个,累计投资203.11亿美元,累计获得权益油产量9831.6万吨。
在古代,科威特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据点。在当代,科威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国家,也是中东地区最早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之一。从进入科威特的那天开始,每到深夜,张从邦就会和他的团队回到科威特六环外一座破旧公寓楼的小屋里,挑灯夜战,抓紧整理和分析白天搜集来的各种数据、信息。2008年金融危机使石油工程市场急剧萎缩,到处都是停待的井队。科威特市场到底能不能进?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这是始终围绕在每个人脑海里的问题。“当时,我们领导给我提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多地把国内停待的队伍带出来,把带出来的职工养活好就行,根本没提赚钱的事。”回忆当时的情形,张从邦笑着说。而现在,他们不仅赚到了钱,还将中国的设备卖到了海外,并打响了中国石化的品牌。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租住在科威特较偏远地区便宜的公寓楼里,每天只吃一顿饭。白天拿起背包,装好面包、饼干和矿泉水,就出发前往KOC、代理公司、劳工部等不同地点进行调研。每天能见到有油水的菜就是晚上回来后在附近中国餐馆订的盒饭,五六个人吃八份盒饭,连油带水被吃得精光。
与当年相比,张从邦感慨现在的住宿条件改善了很多。其实他是个很“小气”的人,由于队伍扩大、人员增加,科威特分公司换了两次宿舍,现今住在科威特萨尔米亚区最便宜的公寓楼里。在张从邦的卧室墙壁上清晰可见由于粉刷粗糙所出现的裂缝,从当地中资公司淘来的二手家具依然摆在客厅里。而谈及“小气”的原因,张从邦的回答很朴素:“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尽量将更多的利润交给国内,为缓解国内经营压力多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九年多的悉心经营,中国石化科威特分公司钻井工程成绩斐然。2009年,第一批15台钻修井机合同总额达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石化海外工程项目单笔钻井合同最大金额的记录。2014年,公司又取得27部钻修井机合同,金额总计20.09亿美元,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成为KOC最大的钻井服务承包商。截至2016年底,科威特分公司累计完成钻井737口,修井2742口,累计完成合同额13.7亿美元。“从钻机启动、施工效率到安全业绩,我们不断在颠覆科威特石油发展的历史。”张从邦自豪地说。
作为分公司的带头人,张从邦一直没有离开工作第一线。2014年,他跟自己的母亲分享说,“我们刚签了一个100多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我感到压力很大。”为了不打扰他工作,长期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因肾衰竭而紧急住院,都叮嘱家人不准通知他。之后得知此事,他迅速赶到医院。看着母亲枯槁的面容,他泪眼模糊,愧疚不已。母亲也因为终于见到他,而痛哭着把他拥进怀里。
谈及自己心中的理想,张从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的梦想是有一天中国的石油行业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虽然现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实力确实还有一定差距,但海外拓荒的经历给了张从邦底气。“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会从行业标准、技术实力、设备制造等各方面全方位超越竞争对手。”他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