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5/7 20:40:20
选择字号:
追忆吴文俊:“没有人间烦恼”的数学家走了

 

打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网站,黑白色的首页顶部,一则讣告宣告了一个沉痛的事实——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逝世,享年98岁。

一直期待着为老师庆祝生日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小山没想到,记忆中开朗、乐观、一直“乐呵呵”的老师吴文俊,就这样离去了。而再过5天,便是他98岁的生日。

想回家过生日

就在4天前,5月3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从蒙古国访问返京后,便匆匆从机场赶到医院看望吴文俊。白春礼一直牵挂着吴文俊的病情, 4月11日就曾前往医院进行探望。

事实上,不仅仅是白春礼等中科院领导,许多人都为吴文俊的病情忧心,这其中也包括吴文俊的好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群。虽然牵挂,但林群却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不敢前去探望。

“上次他生病住院,我们去看他,他都要下床送到门口,后来他生病我们都不敢去看他,怕帮倒忙。”林群说。令他“痛心”的是,吴文俊这次没能健康地走出医院。

同样期望吴文俊尽快康复、走出医院的高小山,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去看看吴先生。他告诉记者,吴先生年纪大了之后,在他生日时陪他一起吃个饭聊聊天,是他们每年必做的事。

“今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计划,但我们也希望能在吴先生过生日时,按照往常一样陪他坐一坐,简单地为他庆祝一下。”高小山说。遗憾的是,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记者了解到,3月25日吴文俊因脑出血入院治疗,此后身体恢复良好,4月底他甚至还表示,想回家过生日。然而,5月初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回家的心愿最终落空。

一辈子纯粹做学问

回忆起和吴文俊打交道的点滴,林群一直强调,吴文俊是一个非常“单纯、纯粹”的人,而这种纯粹更多地体现在他不争荣誉、“一心一意做工作”上。

林群评价吴文俊完全“没有人间的烦恼”,因为他从来不为自己争取什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也是别人给他的,他自己都不申请。”林群举例说。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吴文俊“一辈子就是在做学问,在一心一意做学问”,世间纷扰似乎都与他无关。“我们知道他的品格,但也学不到。”林群说。

吴文俊的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东明也坦言,吴先生的纯粹体现在他“以事业为乐趣”的治学态度上,更体现在他的治学态度对下一辈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中。

“我最初写论文时,英文不好,拿给吴先生看,他坐在那儿帮我改了一两个小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王东明回忆说。

时隔多年,吴先生为自己改文章的那一幕,仍深深刻在王东明的脑海中。直到现在,王东明写文章都非常注意,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学生。

“大师治学的风范对我的影响非常非常重大。”他说。

复兴中国数学是最大心愿

林群记忆中的吴文俊,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人,用他的话说,吴文俊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事实上,回看吴文俊的一生,他对国家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毕业后从未想过留在国外的爱国方式上,更是浸润在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数学的强烈心愿中。

王东明告诉记者,吴文俊在法国时就是布尔巴基学派的成员之一,他看到了法国青年学者为复兴法国数学所做的巨大努力,也萌生了推动中国数学复兴的想法。

“吴先生主张中国数学要发扬自己的传统特色,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能光跟在别人后面跑。”王东明说,“吴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数学复兴,让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能够重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吴文俊十分注重创新,注重对数学发展的真正贡献。一心装着中国数学发展前景的吴文俊,总是以他独特的方式站在数学发展的前沿。

高小山介绍称,20世纪50年代,在拓扑学刚刚起步时,吴文俊便站在拓扑学发展的最前沿;到20世纪70年代,他看到了信息时代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重要性,又再次冲向了这个创新的桥头堡。

通过自己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等领域的研究,吴文俊迅速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数学带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也为他实现复兴中国数学的心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吴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爱国情怀,尽最大努力继续推动中国数学的进步和发展。”王东明说。

如今“中国学派”的说法已经见诸科技文献,吴文俊及其后辈中国数学家的国际影响正逐步扩大,这或许是对吴先生最大的宽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