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起,不少快递公司开始使用隐形快递单。顾名思义,隐形快递单将收件人姓名、手机号码和详细地址的一部分被“*”代替,手机号码也隐去了中间4位数。这样即便被“有心人”拿到快递单,也无法得知个人信息的详细内容,只有快递派件员可以通过App联系到收件人。
这一举措,对于那些随手丢弃快递包装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曾经在2012年,厦门一女白领就因网购后随手丢弃包装袋泄露个人信息,遭遇入室抢劫被杀害。
那么,隐形的快递单能否杜绝个人信息泄露呢?
并不是泄露个人信息的唯一途径
当前,网络购物几乎成为不少人的首选,因为这样可以坐在家中选购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商品,并且快递直接配送到家。
1月21日,京东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重磅发布《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报告显示,2016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预计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然而,高额交易单的背后是大量快递单奔波在路上,当然,快递单上面的个人信息也在各个环节的物流中被“流转”。
“因物流产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只是快递泄露信息的方式之一。此外,快递公司内部人员泄露客户信息以及黑客攻击导致隐私信息泄露,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翟立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表示。
其实,在2014年,上海黄浦区法院就曾经判决一起信息泄露案,内容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员工刘某从单位电脑中非法下载客户信息,然后以几万元的价格打包卖出。
“快递单泄露隐私信息往往是因为用户随意丢弃快递单或者快递员记录快递单信息造成的,隐形快递单可以有效阻止此类隐私信息外漏。但是对于快递公司‘内鬼’或黑客攻击导致的隐私信息泄露,隐形快递单难以阻止。”翟立东表示。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以及实名制的全面铺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个人几乎毫无隐私可言,“网络与物流环节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翟立东提醒道,“网络实名制以及快递实名制之后个人需要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应该说会使得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更加严重。”
而且,这种泄露与个人对隐私问题的不重视也密切相关。比如,快递单没有撕掉就丢弃,一些公司内部对用户信息的使用存在漏洞等。
不过,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和保护措施的实施,这一情况会好转。“像隐形快递单就是一个良好的举措。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更为迫切。”翟立东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贵州师范大学即将成立国内首个省部级大数据安全实验室,其中重点的工作就是通过大数据安全的研究减少互联网用户对隐私的泄露。
防范大于补救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再多的补救也无法挽救已经丢失的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翟立东提醒个人消费者一定提高隐私保护意识,首要之举就是减少个人信息暴露的渠道,如网购时要避免钓鱼网站,收到包裹后一定要消除个人信息而不能随意丢弃快递单,尽量缩小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
相比之下,网购平台则更需要规范使用用户数据,对客户信息泄露的各种可能做好预案与防护措施。
比如在德国,隐私保护法极严格,按照法律,收集、处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都是受到管制的。2009年,谷歌曾因在德国搜集实时街景地图时是否侵犯公民个人隐私遭到调查。
在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法案》要求商业机构和个人在收集当事人个人信息之前必须征得同意并说明用途;法案还允许个人通过将自己的号码注册到“谢绝来电推销”的号码名册,从而选择不接收推销的电话和短信;向这些号码拨打推销电话和发送信息的违法者可能会被处以多达100万新元的罚款。
“我国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网购平台的监管及个人隐私泄露事件的处置。”翟立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