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拉开中国互联网的序幕,这里也一直是中科院乃至中国信息化的前沿阵地,这里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时至现在,结合时代需求与自身特色,围绕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又对自己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进行了专访,对该中心“一三五”规划进行解读。
三大突破打造特色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进行‘中国科技云’的建设,从而实现基础设施集成与服务能力突破,这非常符合中科院党组对我们的定位,也符合中科院各个所的科研需求。”廖方宇开门见山,直奔该中心三个重大突破之一的中国科技云讲了起来。
这一突破,目的在于形成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科技要素云化承载能力,提供多终端智能调度云服务,为全国提供国际学术无线网络;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集成能力,中国科技网主要方向骨干网带宽达100G,聚合高性能计算资源达200P,云计算资源达12000核,云存储能力达30PB,云归档能力达60PB,云灾备能力达3PB。
廖方宇介绍:“相较于‘十二五’时期将科技、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实现云化,‘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科技云建设,重在把科技云里的软硬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利用,创造新的科学价值。”
另一个重大突破是通过智慧中科院建设推进工程,实现新一代ARP以及科学传播与继续教育能力突破。
新一代ARP“新”在哪里?面对记者的疑惑,廖方宇表示,关键词在于云化、移动化以及更友好的界面等等。这一突破,旨在建成呈现中科院科研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态势感知系统及支撑其运行的大数据资源中心,提出与之匹配的数据治理体系和共享机制,建成支撑科研院所科研业务活动流程贯通与深度融合的智慧化应用环境,形成自主可控、架构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ARP系统、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平台以及大数据环境下的继续教育平台。
而将科学大数据作为第三大突破点,是因为“所有科研的最后结果都体现在数据上”。而首先部署大数据管理处理应用的3个学科领域天文、生物、高能物理,廖方宇介绍,这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对超过30个研究所的调研以及多年运行服务的基础上拟定出来的:“这些学科的数据特征要求比较高,它们的研发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要解决数据问题。”
除此以外,这一突破还将形成一套具备EB级数据管理能力的大数据系统和开源社区;大数据平台可支持PB级数据的在线处理;制定不少于5项大数据技术标准规范,取得科学大数据示范应用的突破。
五大重点培育引领云时代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五大重点培育方向中各项任务已全面展开,有些已获重要成果。例如关于信息物理系统(标识)技术的应用,在3月上旬,由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的国家发改委“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为我国物联网标识管理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局。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物联网重要基础设施,目前该项目完成的是根平台建设,完全建成后有望改变信息孤岛窘境,方便用户通过物联网标识快速定位及查询各种物联网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我国物联网行业从应用示范到产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标识管理与服务的核心问题,并将可能催生新的面向整个物联网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除此之外,围绕中国科技云、智慧中科院、科学大数据的建设目标,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还设定了未来网络技术研发与技术试验床、移动互联与云环境下的安全技术与应用、自主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软件、自主的数据平台软件等重点培育方向。随着这些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走在引领中国信息化云时代的路上,承传着“十二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奋力开拓“十三五”时期的新疆土。
精准定位 建设一流信息中心
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的规划,明确体现了中科院党组对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定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信息化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汇聚科技和管理信息化资源,促进科研模式转变和科学思想传播,大力培养信息化应用交叉学科领军人才,成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一流信息中心,引领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
廖方宇介绍,为了制定“十三五”时期“一三五”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从2016年1月开始进行战略研讨,其后从结构调整、方案汇报、规划反馈,到报中科院北京分院和中科院规划局,直到11月份签署任务书,历经近1年时间终敲定规划方案。
其中以结构调整为例,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紧密围绕“一三五”规划,按云服务态势来整合信息化资源,设立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与技术发展部;按大数据、移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态势来加强科研、管理、服务等技术与资源融合,设立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发展部、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应用发展部;按中科院和国家需求来培育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具有较好基础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新设立物联网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先进交互式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材料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形成了适应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
同时,为更好地把握和指导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业务和学科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包括邬贺铨、孙九林、李伯虎、刘韵洁、谢建新等50位院士、专家在内的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对于科学规划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发展战略与业务方向、有效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信息化方面的各项科研计划与工程建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已经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国也步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时期。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继续立足先进信息技术的前沿,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合作,打造中科院信息化的“梦之队”,努力成为引领全院信息化与科研融合的推动力量、成为国家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