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园艺的樱桃 张晴丹摄
■本报记者 张晴丹 通讯员 杨宇
他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国内实际生产相结合,探索创新出一套高效果树生产模式,让大棚樱桃早熟60天,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惠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惠农园艺)的樱桃大棚,看到火红的樱桃像葡萄一样挂满枝头,十分惹眼。
这些硕果满枝的矮化樱桃树是惠农园艺总经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家喜的“得意之作”。他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国内实际生产相结合,探索创新出一套高效果树生产模式,让大棚樱桃早熟60天,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此外,他还扩大生产,实现产学研更好地结合,为果树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科技创新:探索矮化栽培模式
山东省岱岳区夏张镇的一个山坡,本是岩荒山,却被王家喜开辟出来发展自己的果树事业。从无到有,8年时间,场所面积已达50亩。
要栽培什么样的果树品种,是王家喜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当时,我国果树都树体高大,不便于管理和采收。王家喜曾在美国华盛顿州Prosser研究中心考察时发现,他们正在研究樱桃矮化砧木。
“我们讲究一棵树的产量有多少,而他们却在研究产量效率,即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积能结多少果。经过比较,矮化密植比大树稀植生产效率要高1~2倍。”王家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这些研究思路让王家喜深受启发。他认为,矮化密植栽培将是中国果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94年回国时,他带回了二十五六种果树砧木。王家喜说:“将来决定果树生产竞争力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矮化栽培结果早、质量好、管理简便、省工、适合机械化栽培,是果树生产的发展方向。”
引进了国外的优良苗木,并不意味着能照搬过来生产推广。这些苗木适合什么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什么样的砧穗组合等都要作深入研究,王家喜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我国樱桃过去都是露地栽培,由于存在晚霜危害、遇雨裂果、果蝇危害和鸟害等因素,樱桃种植有“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十年八不收”等说法。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展大棚樱桃种植,但都是乔化砧木,树高有五六米,不仅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温湿度等都不好控制。
而在惠农园艺的大棚里,记者发现这些樱桃树十分“奇特”,和人的身高差不多,而且细小枝桠并不多,坐果率极高。
这便是王家喜独创的“披散纺锤形”。在大棚内,王家喜一边指着樱桃树一边向记者介绍,“披散纺锤形”就像人披着的头发一样,这样可以使顶端优势后移,后部芽眼充实强健,枝条连年成花结果不光秃,单株总枝量20~25条,每枝挂果1公斤以上,一棵五年生的树产量可达20公斤,一亩地的产量可达1500公斤以上。这些樱桃比普通大棚樱桃上市早(每年3月底4月初就能成熟上市),价格偏高,一亩地的收益在15万元以上。
此外,由于樱桃树高不到2米,可以大大降低棚架的高度,减少大量生产成本。这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果树专家束怀瑞的认可,“该成果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系统设施樱桃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新模式。”
扩大产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惠农园艺不断发展壮大,王家喜将组培、苗木繁殖、栽培管理、大棚建造等技术进行整合,扩大生产,在科研和产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经过多年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公司已建成全国技术先进的果树苗木组培室2400m2,实现了工厂化管理,流水线作业,并且周年生产,可年产樱桃、苹果矮化钻木600万株。
目前,惠农园艺已建有大棚设备制造车间 700m2,冬暖式大棚13 栋9000m2,春暖式大棚 4 栋 2500 m2,低温保鲜库 200m3。2013年开始在夏张镇韩家岗村筹建“泰山现代果树产业园”,规划核心园区面积 1000 亩,已流转土地700亩,项目正在建设发展中。
这个基地建成后,对示范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项技术培育的苗木已经在陕西、甘肃、宁夏、辽宁等省区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公司主要生产樱桃、苹果、梨矮化自根砧果树高端种苗,产品销往山东、山西、陕西、云南、安徽、辽宁、北京、河北、新疆等地,推动了当地现代矮密高效果园的发展。
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惠农园艺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公司现有员工105人,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将来,王家喜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扩大生产。“我想为果树事业多做点事,果树产业是充满希望的产业,我的梦想就是通过创新、技术推广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富裕。”王家喜说。
《中国科学报》 (2017-04-26 第7版 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