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英、美、澳及国内70余位专家研讨工业“智造” |
“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
|
本报讯(记者黄辛通讯员张婷)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当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基础产业的流程工业,该如何助力打造中国版工业4.0?
“流程工业要迈向智能优化制造时代。要重点依托信息物理系统,从信息感知、管理决策、生产运行、能效安环等实际运行层面入手,解决和突破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4月20日,在“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提出以上观点。
流程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流程工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流程工业制造国家。然而,在流程工业生产制造总体效能上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亟需提升,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当天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国际研讨会,搭建起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领域国际化的合作平台,汇聚了来自英、美、澳及国内70余位学者的智慧,围绕“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由华东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主办,英国皇家工程院和中国工程院作为支持方的这次国际研讨会,云集了多位学术大咖,既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David Bogle教授,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Stratos Pistikopoulos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Mike Hounslow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Nick Medcalf教授,英国催化公司创新中心Norman Apsley博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莫纳什大学Aibing Yu教授等6位国外院士,也有柴天佑、桂卫华、袁渭康、钱旭红、钱锋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院士在“能源密集型装备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报告中,介绍了控制与决策一体化的控制优化思想,并展示了相关成功应用范例;David Bogle院士作了题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观点”的报告,分享了目前智能制造所来的机遇和挑战,突出效益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中的关键问题;桂卫华院士主题为“有色金属冶金的智能优化制造”的报告重,着重介绍了有色冶金业目前的现状,并指出智能优化制造是实现绿色制造和增强能效的有效途径;Stratos Pistikopoulos院士作了“基于多参数模型的控制和优化-智能制造机遇”主题报告,介绍了所开发的一套集成表征,建模和优化的软件,并给出许多应用实例;钱旭红院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目前的情况和定位,以及世界工程学前沿的报告;钱锋院士和杜文莉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主要介绍了流程工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智能优化制造的相应关键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同时,与会的其他国际学术领域名声赫赫的院士和学者,一起对流程工业在智能优化制造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方向进行了思维碰撞。
据介绍,华东理工大学在智能优化制造领域的研究累累硕果。钱锋院士作为主任的化工过程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绕石油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智能制造的重大需求,在过程控制与优化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和核心专利技术。如创新研发的乙烯装置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和软件,已在国内乙烯行业全面推广应用;突破了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全流程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实现了工业装置大幅度节能降耗;发明的成品油调合优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调合过程实时优化系统长周期高效运行。2016年,国家“111计划”资助的“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创新引智基地”落地华东理工大学。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为解决资源、能源与环保的约束问题,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流程工业必须贯彻“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企业生产全局及经营全过程的高效化与绿色化为目标,从工艺流程优化和生产、管理以及营销模式的变革出发,推进智能优化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这对促进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流程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流程工业的智能优化制造对于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行业力发展,我国的流程工业将会顺利进入智能制造时代。
钱锋表示,此次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流程工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提高该领域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还能够通过与世界各地科学家的近距离交流与成果分享,加强华理在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等相关领域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华理石油化工行业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产生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以及推动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