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11 14:28:18
选择字号: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百里杜鹃的美丽事业

通过增强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融合实现精准扶贫

天麻产业成为当地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四月初的百里杜鹃杜鹃研究基地繁花似锦

鲜红的马缨杜鹃、粉红的迷人杜鹃、雪白的大白花杜鹃……4月初,百里杜鹃研究基地里各色杜鹃花争相怒放,绚烂花海形成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当地的贫困户借每年3-4月的国际杜鹃花节做点生意,少说一两万,多得能挣十来万。我们这个研究基地给百姓带来了福利。”百里杜鹃科研所所长王灵军如是说。

这是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日,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记者行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寻找科技创新助推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

亮丽名片再升级

百里杜鹃是全国唯一的杜鹃森林公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绵延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被誉为“地球彩带,杜鹃王国”。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科协组织植物、动物、地质等13个专业的60余名专家学者对杜鹃林区进行科学考察。专家们对百里杜鹃范围、资源现状、其形成和发展演替规律、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等进行研究分析论证,为此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几年,随着百里杜鹃申报国家5A级景区成功,来看花的人越来越多。”王灵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可杜鹃花期短,一年前前后后就两个月左右。花开时热热闹闹,花谢后冷冷清清。”

为此,王灵军带领科研所的技术人员开展了杜鹃花繁殖培育和延长花期的研究。

他们把杜鹃花有性繁殖的大田育苗技术攻破后,进一步发展杜鹃花产业。杜鹃花培育基地通过向农户流转土地和招用务工人员,带动当地40余户群众增收,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

经过多年实验,科研所还利用激素成功延长了花期,使原生杜鹃花花期增加10天。“让游客在这里多逗留十天,百姓就可以增加收入。”王灵军说。

“必须想办法让百里杜鹃季季有花开。”为了这个目标,科研所技术人员正在培育早、中、晚三个花期的杜鹃花品种,“未来的百里杜鹃会有将近半年的花期。”

杜鹃花是百里杜鹃最亮丽的名片。进一步研究病虫害防治、杜鹃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打造百里杜鹃升级版,成为科研所的下一个目标。

特色农业促增收

“花期过后,餐馆、酒店的老板拖把椅子往门口一摆,在太阳底下一睡就是一整天。”百里杜鹃管委会工作人员苏堋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描述道。

面对这种“干一年的活,挣两个月的钱”的窘境,百里杜鹃管理区决定统筹推进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我们这里不能成规模来发展农业,只有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和种植习惯,选择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才能实现发展。”毕节市土肥站站长郑元红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有独特优势、有市场前景,才能够在全国有优势。”

百里杜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天麻和冬荪等林下生态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长期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的张光文清醒地认识到,光是解决传统农业的技术问题,无法使百姓增收,必须发展特色产业。于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创办了百里杜鹃乌蒙菌业有限公司,把天麻和冬荪产业作为提高闲置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通过“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长效发展格局,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地方特色乌天麻和冬荪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除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外,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天麻与食药用菌1000余户,其中贫困户200多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张光文说,“今年,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政府还为20户贫困户入股20万元扶贫资金,在基地种植冬荪,预计每户可增加年收入1万元。”

壮大产业助发展

科技,让百里杜鹃的百姓看到了依托土地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大荒村的华洲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松林下密密麻麻的菌包、白茫茫的育种大棚映入眼帘。这是赵庆华返乡创办的新型生态农业企业。

2014年赵华庆成立了该公司,流转了40公顷松林和荒山,建起了食用菌加工车间和14个养菌大棚等设施,从原材料的配备、菌丝培育、常压灭菌消毒到接种、大棚养菌、林下植菇都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绿色生态化生产。

43岁的李琼是普底乡联丰村的贫困户,一家人原来靠种玉米过日子。“因为土地窄小,亩产量又很少,所以收入很低。”李琼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华洲农业做起来后,带动我们脱贫,给我们做技术培训,现在种蘑菇赚得比种玉米多多了。”

李琼说,一季的收入大约4000元左右,一年两季,毛收入能有1万元左右。如今,他们村40多户都加入了种蘑菇的队伍。

截至目前,赵庆华的食用菌基地通过“基地+技术+庭院经济+贫困户”模式,采取免费培训、发放菌棒、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已带动普底乡和大水乡5个村300余户群众种植食用菌,其中贫困户179户,预期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

“蘑菇种出来了,还能招待游客。增强旅游业与现代特色农业的融合度,依托旅游业快速发展,使现代特色农业产生旅游业态。”苏堋说,“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百里杜鹃正在探索一条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新路。”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