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3/28 12:38:00
选择字号:
我国学者率先证实大气中的铁酸溶解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早期,环境科学家逐渐形成了人类活动和自然排放形成的酸性物质能够促进不可溶解铁向可溶解铁转变这一科学假说(简称铁酸溶解假说)。但事实上,这一假说之前并没有被大气外场观测证据直接证实。日前,山东大学李卫军教授及其合作者首次从大气外场观测实验中证实了铁酸溶解过程。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山东大学李卫军教授等人与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合作在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黄海海域采集大气气溶胶颗粒,利用多种纳米级精密显微仪器从中发现了钢铁工业和燃煤产生的含铁颗粒的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硫酸盐包裹层,并进一步发现该硫酸盐包裹层中含有可溶解的硫酸铁。由于钢铁工业和燃煤过程直接排放的含铁颗粒没有明显的硫酸盐包裹层,也没有在直接排放的含铁颗粒物中检测到可溶解的铁。

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海上空采集的铁质颗粒物的硫酸盐包裹层应由含硫气体污染物转化而成(特别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经过二次化学反应而形成),其中所含有的可溶解性铁硫酸盐是由铁酸溶解过程的直接结果。这意味着我国学者用大气外场观测样品率先为铁酸溶解假说提供了“铁证”。这将促进量化人为可溶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的研究,特别是针对空气污染物中可溶性铁作为一种“新”源促进海洋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减缓全球变暖的效应的研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