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22 14:01:28
选择字号:
小蘑菇成了致富“顶梁柱”

 

图片来源:农业部网站

有政策铺路,有龙头企业带动,探索了精准扶贫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共识,在河北省平泉县——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总人口48.3万人,食用菌产业从业人数则达到12万人。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平泉县探索出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引发社会关注。截至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产值达到54亿元,带动贫困户脱贫比重达到60%以上。

日前,全国产业扶贫河北平泉现场会召开。记者获悉,平泉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通过食用菌产业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其中,平泉县探索出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受到与会者高度认可,即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

“这种精准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在资金、技术、信息、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的困难,还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使贫困户能够参与、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河北省农业厅产业扶贫办副主任马志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而这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

处在辽河发源地的平泉县,是华北最绿县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催生出了全国“五个领先”的食用菌产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平泉县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历经30余年的打造,平泉县食用菌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第一,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截至2016年底,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基地规模已达到5亿盘(袋),形成了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等多种菌类的发展格局,产量达52万吨,产值54亿元。

这期间,平泉县食用菌种植户也从最初的24户发展到现在的4.5万户,从业农户达到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前不久,“90后”低学历小伙靠着小小的香菇成为劳动致富大户引发关注,这样的故事在平泉县时有发生。

在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看来,小蘑菇擎起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顶梁柱”。“30多年来,我们切实把食用菌产业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为保证产业的发展,平泉县组建了县级食用菌产业服务局,在各乡镇设立食用菌办公室,全县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达1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多个市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

平泉县农牧局局长秦凤彬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重点提到了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据介绍,平泉县引进全国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等122名高端人才从事食用菌各方面研究,保证足够创新能力。

目前,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先后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1项、国家认定自主研发品种2个,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平泉县构建了“食用菌—废菌糠—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食用菌原料”产业内部小循环和“菌炭热电肥联产”产业外部大循环的内外双循环经济体系,凭借山杏、活性炭、食用菌、有机肥为主的跨行业循环经济链成为全国“样板工程”。

“三零”精准扶贫模式

有产业,还要有模式。针对贫困户普遍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离家不便四大难题,平泉县依托全国县级综合实力第一的食用菌产业,探索了“三零”精准扶贫模式。

首先,投入“零成本”。即运用“政银企户保”融资平台,由政府整合政策资金、金融部门提供贷款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园区本金,让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就能投资产业。

其次,经营“零风险”。即通过坚实的产业基础+新型利益联结机制+科学防控措施,让贫困户不用承担产业发展、独立经营和偿还贷款的风险。

最后,就业“零距离”。即通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两区同建”,或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周边建设产业园区,让群众就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一地生四金”。尤其是借助中心村建设起步早、产业好、设施全的基础优势,注重把产业园区和搬迁社区同步向中心村布设,让群众不仅稳定脱贫致富,而且享受到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平泉县建设百亩以上“三零”精准扶贫园区100多个,直接吸纳8000多户贫困户入驻,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在平泉,见到最多的便是食用菌扶贫产业园。

据介绍,平泉县为了调动企业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采取了直接对园区补贴和扶持的政策。如对新建100亩以上连片开发,生产食用菌40万袋以上,设施园艺不低于20个标准棚,一般贫困户入驻20户以上的园区,县财政按每户6000元标准给予基础设施补贴等。

平泉县绿河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就获得了补贴和扶持的政策。平泉县绿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河公司)总经理高文秀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确扶贫,在经营模式上确定了“入股分红、领养领种、务工取酬”三种精准扶贫模式,实现贫困农户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

高文秀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8月,平泉县绿河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帮扶普通农户15户(第一批),每年每户年纯收益可达到10万元以上;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涉及8个行政村总计99户,每年每户纯收益1.6万元以上。

企业带动“最抢眼”

除了绿河公司,记者在采访中充分感受到,平泉县利用食用菌产业进行扶贫的过程中,企业带动表现得最为抢眼。

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源公司)是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作为“河北省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森源公司组建了一支30人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定期为农民培训,免费发放技术资料,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

据介绍,森源公司先后在平泉县卧龙镇、黄土梁子镇、七家岱乡、平房乡建立900亩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为菇农提供技术示范和现场指导。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森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平泉县十多个乡镇与农民建立“公司+加盟园区+产业工人”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森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菌种供应、资金支持、产品回收。“公司原料80%来自我县食用菌基地,2016年公司直接带动近7500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增收5000元。”

平泉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润公司)也按照全县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机制创新,吸纳贫困农民入驻园区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中润公司总经理齐艳斌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精准扶贫产业园区实现了政府、企业“两手发力”,政府扶持企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企业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主体作用,为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

此外,“实现标准化管理,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统一规范管理,确保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精准脱贫模式机制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齐艳斌说。

如今,平泉县建设了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和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成为全国食用菌价格形成中心和唯一产地定价优势县。目前,平泉县食用菌产品年出口额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远销“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和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带动了产品品质提升和附加值增长。

《中国科学报》 (2017-03-22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