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13 7:40:13
选择字号:
“国家队”办教育:让知识创造者走上三尺讲台

 

■本报记者 丁佳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每天的工作异常繁忙,除了日常的科研任务,各种学术、咨询、团队建设事务外,还在致力于推动数字地球学科的发展,主理负责几个国际科技组织的工作。人们经常在午夜零点之后收到他的邮件。

但即使这样,郭华东还是乐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遥感科学课程。用他的话说,教书“的确很累,但每每看到学生们闪闪发亮的眼睛,看到那种求知的渴望和追求科学的神情,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国家队”应该办怎样的教育?

中科院,全社会公认的“科技国家队”,这里有着先进的大科学装置、顶尖的科学家、前沿的研究课题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郭华东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从一进校门开始,就有机会与国际前沿接轨,在大科学装置上动手实验,浸泡在纯粹的科研环境中,对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

这可能也是中科院与高校办教育最大的不同。

近年来,中央对中科院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中科院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完善院内优质科教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为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不断努力着。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明确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质量优先、追求卓越”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2016年,中科院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工作的若干措施与规定》,明确了院属高校的定位与分工。

其中,国科大坚持“科教融合”的办校方针,主要服务于院属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科院全力促进国科大与院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实现共有共治共享,致力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可以说,科教融合是中科院办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也是中科院办教育的立足之本。”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高鸿钧说。

科教融合学院:研究所共同的事业

“科研和教育从来都不应该是割裂的。国科大要把教育办出特色,办出国际前沿水平,最可倚仗的资源便是各个研究所。”在高鸿钧看来,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既是创新的,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科教融合是国科大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高鸿钧是中科院院士,担任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同时兼任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对于中科院探索科教融合的过程,他是亲历者,也有着深刻的体会。

2015年初,按照“科教融合”理念建成的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但学院的成立仪式却是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举办的。

这应该是中科院教育改革最为大胆的尝试之一。国科大的科教融合学院一般由一个高水平研究所牵头承办,其他相关研究所参与承办。学院院长由牵头研究所的主要领导或院士担任,全面负责学院工作。

以物理科学学院为例,它由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等承办,其他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十多个研究所参与建设,下设物理学和近代物理两个系。

“这样的做法,让研究所把学院当做‘自家的孩子’来培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升。”高鸿钧说。

的确如此,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后,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等共建单位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交流活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教融合工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电子所所长、国科大电子学院院长吴一戎的话说,作为由很多独立法人共同参与的科教融合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与这些研究所都密切相关,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截至2016年年底,中科院已批准国科大组建20个科教融合学院,共有65个研究所(京区38个、京外27个)参与承建。20个学院共设置了207个教研室(系)。聘任一线科研人员作为岗位教师2599名。2016学年共开设1187门课程和304讲前沿科学讲座,共有来自研究所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岗位教师2288人参与教学工作。目前,中科院还在筹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光电学院等。

传递创新火种

指导学生时,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王家骐就曾规定:“任何学生进我的办公室,都可以不敲门直接进来。”

每每讲完一堂课,郭华东都会被上来请教的学生围起来,半天走不了:“看到他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不忍心走。”

吴一戎也曾感慨:“教育是个良心活,应该对学生充满爱。教育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感到被爱,并学会爱别人、爱社会。”

这些可能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最天然的感情。而这腔热情也是中科院在遴选授课教师时最看重的品质之一。

对于授课教师,中科院的要求除了科研水平高外,还要求他们对教育有兴趣、有热情、有责任心,表达能力强。实际上,很多人站上国科大讲台之前,就有在国外顶尖高校执教的经验。

“中科院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科学家讲课,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能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前沿。杰出科学家能够传授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本身,还有知识创造者独有的思维、情感和体验。”高鸿钧期待着,在中科院这个“科教融合”的大试验田中,名师与高徒会擦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中国科学报》 (2017-03-13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2017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