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婷 甘晓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18 10:53:24
选择字号:
大家谈治霾:让社会共治强起来

 

去冬今春,随着一轮轮灰霾席卷全国,也让灰霾防治从科学语境进入了公共话语之中。事实上,灰霾治理本就不是科技界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作为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冲突的代表性产物,灰霾已经成为当下经济转型阶段的一个复杂社会问题。

从其他国家治理空气等环境问题的历史经验来看,只有在政府监管、法制保障、公众参与多管齐下的框架下,灰霾等环境治理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对此,受访专家们认为,当前,在加大查处企业排污顶风作案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有效制度,发挥NGO组织的积极作用,让环境治理、监管以及权益保障都有法可依。

政府管理思路须反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白天他们上班监管,晚上我们偷排作业。”这是流传在河北地区重污染企业间的一句话。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环境保护税法》陆续修订实施,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监管企业行为的法律体系。然而,在各类围绕环保部门执法抽查的新闻报道中,企业偷排的情况屡见不鲜。

“很多企业仍顶风作案,督查组常常都发现不了,这是监管部门应该反思的问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

而相关政策设计则是另一项短板。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一直在呼吁工业园尽快执行排放许可证制度的问题。他建议,对于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按照国家规定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排放污染物。

“许可证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有效地控制排污总量。” 宋国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同样机动车管理的相关政策也应得到细化,例如如何保证人们出行有更快的行驶速度、更短的行驶距离及更干净的车辆,而不是简单地推行摇号限行。

公众参与待加强

事实证明,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单一主体的监管远不能达到社会共治的效果。

记者曾看到一条IP地址为广东的网友的举报线索。该网友在网上举报东莞某镇一家企业偷排污染物的情况。“每到夜晚就偷偷排放出一些难闻的气味,令人难以正常休息”。然而,该网友等到的则是“石沉大海”的结果,就像很多类似的群众举报一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5年的一项入户调查显示,68.1%的受访者有意愿参与监督环境污染,采取实际参与行动的受访者比重为52%,表明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活跃度。

该报告同时指出,在当前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形势下,受访者参与监督环境污染的实际行动仍然偏少,因此有必要“针对公众参与的薄弱环节,健全环保举报制度,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

“现在迫切需要建立老百姓可以真正直接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体制,让老百姓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做到参与监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

NGO被公众寄予新希望

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国也曾经历了类似于我国今天的“烟雾杀手”时期。那时,洛杉矶第一个真正独立意义上的非盈利组织(NGO)——“驱除烟雾”(Stamp Out Smog)成立。该组织在加州范围内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向政府游说进言,迫使当局更务实、高效地对抗灰霾。

近年来,我国环保NGO组织发展迅速,在吸引公众参与环保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环保组织作为公益诉讼主体的政策出台,以环保NGO组织为主,通过法律手段监督、参与环境问题、维护公众权益,成为应对诸如环境保护等公共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环保法实施后我国首起针对大气污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山东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最终以环保组织胜诉。污染企业被判赔2198.36万元用于大气环境质量修复,并向社会公开道歉。

“公益诉讼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使公众可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监督中来。”杨富强表示。

常纪文也强调,尽管目前针对工业企业的抽查力度不断加大,但越是灰霾天气越是偷排,严格执法还没有完全落实,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老百姓可以真正参与监督的环境公益诉讼,打破“民不能告官”的局面。

声音

曾遇到过国外人才因为国内雾霾不愿意到中国来的情况,人才引进因素很复杂,不排除一些人以此为借口而不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

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健全,只有检察院、环保组织和一些符合要求的NGO组织才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并且诉讼成本也很高。法律也没有授权给公众直接参与公益诉讼。——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杏飞

灰霾治理是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综合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的一场全面考验,必将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全面变革——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主任李巍

由于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无可撼动,雾霾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通力合作,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北京带动周围经济发展转型的契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研究生郝进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