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7 14:33:13
选择字号:
张宏:关于八六三计划的回忆

王老的亲笔信

《建议》第1页

1985年4月我调到中科院机关,任第二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当时技术科学设二个学部,第一技术科学部主任是师昌绪先生;第二技术科学部主任是王大珩先生。写信的四位专家中的陈芳允先生是第二技术科学部的兼职副主任。我与王大珩主任一个办公室,二张办公桌面对面办公。当时学部的定位是国家的最高学术咨询机构,即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从科技的角度给中央提出建议。四位学部委员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属于学部和学部委员的责任。邓小平同志极其重视科学技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也极其重视专家的意见。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刚恢复工作,就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历时五天,王大珩先生是与会的专家之一。1986年3月王大珩等专家想到要给邓小平同志写《建议》,邓小平同志收到《建议》高度重视,不是偶然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必然结果。

863计划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部署。1985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之后,迫切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但是要解决具体投什么?投多少?怎么投的问题,这是863计划产生的内因。

国际上激烈的科技竞争,是促成863计划的外因。1984年到85年间,美国的SDI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和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相继出笼,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1985年9月1日至4日,国防科工委在远望楼宾馆召开“星战讨论会”。中科院技术科学部负责研究分析光电子学部分,王大珩先生和中科院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我也是与会者。1985年10月24日至27日,在王大珩主任的领导下,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召集中科院的有关专家,在友谊宾馆召开了“军用光电子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各所专家们多次讨论的基础上,由成都光电所的林祥棣同志执笔写了总结,上报给国防科工委。以上是写《建议》的国内、国际背景和前期酝酿过程。

到了1986年初,我国究竟该怎么办?还没有动静,更沒有具体的部署,心系国家的王大珩等专家非常着急,再三考虑,决定直接给中央领导写《建议》。准备写信这件事,1986年2月下旬我分别向当时科学院的卢嘉锡院长、严东生副院长和周光召副院长都汇报过。《建议》是王大珩先生发起,经过长期酝酿和深思熟虑的,《建议》是集体创作。所以《建议》一开头就说,“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对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了解、论证、分析;对它的目的和作用已基本认清;对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也形成了一些看法。我们深感有责任向领导反映,作为决策的参考。”

《建议》的初稿是王大珩主任亲自交办,由第二技术科学部“空间、能源处”处长潘厚任同志,根据学部专家们讨论的意见执笔起草的。《建议》的初稿送给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三位专家审阅修改。上光所的邓锡铭告诉我,王大珩先生曾让他在晚上去王淦昌家送审《建议》的初稿。王大珩对《建议》初稿作了反复修改并最终敲定。当时王老反复斟酌的问题,一是需要做些什么?二是需要多少经费?前一个问题,王老在“对付空间武器的手段”和“做好跟踪”之间改了几次,最后定稿是“做好跟踪”。经费问题,既怕要少了不起作用;又怕要多了落空。王老想要2亿,又担心批准不了,最后定稿是1-2亿人民币,给了一个较大的范围。王老说,中国只要少进口一点小轿车或每个人省一个鸡蛋的钱就行。《建议》定稿的时间是1986年3月3日下午。那时学部办公室既没有打字机,更没有电脑。由办公室的王敏贤同志手写誊清一遍,这就是送上去的那份《建议》。誊清后又有点改动,但是没有再复印留底,我保存了一份誊清后的复印件(附件1是《建议》的首页)。

《建议》定稿后,王老很兴奋,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从座椅上站起来,笑着问我:“张宏同志,怎么办?怎么送上去?” 王老心里希望我转,尽快送达,但是没有直说。我深知这件事的重要,也理解王老的心情和问我的意图,就说:“交给我吧。” 王老就等着这句话,马上高兴地坐下来,提笔给中央领导写信,早就构思好了,一气呵成,这就是王大珩同志的那封亲笔信(见附件2)。四个人的名字都是王老一人写上的,不是签字。王淦昌同志年龄最大排在第一,王大珩把自己写在最后。863计划公布初期,以为是王淦昌同志起草的,我对此作了说明,后来改过来了。王老写好信,又亲自写了信封,亲自把信和《建议》折好,郑重地装进信封交给我。时间是1986年3月3日下午5点多钟。我骑车回家,直奔办公室,把这封沉甸甸的信和《建议》交到办公室主任王瑞林同志手中,由他负责处理。因为办公室还要登记、审阅,决定怎么处理。 没有想到3月5日老人家就批了,时间只隔一天。重视的程度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而且强调“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说明科学家的《建议》,与邓小平的的战略思考产生了共鸣。在讨论“863计划”时,又碰到“以军为主”还是“以民为主”的问题,众说纷纭,举棋不定。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在国家科委的报告上批示,“我赞成‘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方针”,为“863计划”指明了大方向。

1986年的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国家财政很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决心拿出100亿的资金发展高科技,充分体现了老人家高瞻远睹的战略眼光和大手笔的战略部署。

三十一年过去了,863计划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为“四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863计划的诞生到完成,处处体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凝聚着科学家们的心血。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原第二技术科学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