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新雄 彭曼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29 16:36:21
选择字号:
学术人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
记欧洲科学院院士、八桂学者王东明

王东明(科学网博客),男,1961年7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八桂学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1983年7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1月获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理工学院指导研究资格学位。《广西日报》12月27日科技版头条发表文章《学术人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内容如下——

广西日报-广西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彭曼/文

学术人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

广西日报12月27日科技版头条发布文章《学术人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图为版面截图。

欧洲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自治区八桂学者、国际科学家流动站创建人……这几个耀眼标签集合起来,勾绘出王东明不同凡响的学术人生。

欧洲科学院院士自1988年开始评选以来,只有20多名华人获此殊荣。王东明凭借其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交叉领域独一无二、卓越超群的学术成就位列其中。

2014年,王东明舍弃法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离开妻儿,到广西民族大学任职。“天上彩云追残月,梦里春雨点秋波。”王东明的诗句陪着他在美丽的相思湖畔,开启了广西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交叉学科建设赶超跨越的新征程。

A 孜孜不倦 乐享数学人生

80年代吴文俊(左)在中关村家中与学生王东明(右)的合照。

王东明是安徽桐城人。198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痴迷数学的他来到北京,拜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为师。

在拜访吴先生之前,王东明曾忐忑不安地问自己:“我有能力研究那深奥的数学么?吴先生会收我为徒么?”上天仿佛被他的痴迷打动,他如愿以偿。吴院士平易近人、如沐春风的谆谆教诲,使王东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甘之如饴,抽象的数学推理在他眼中变成了美妙无比的诗句。王东明曾这样评论数学对自己的意义:“符号数学中抽象的概念、艰涩的推理宛如平仄交替的诗句,对我来说,读、写都是一种乐趣。”

带着诗者的激情与追求的执着,1987年王东明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初,王东明出国深造,先后在奥地利开普勒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理工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学习、工作,成就显著。他在多项式系统消元与分解、几何学自动推理和微分方程符号分析等方面出色的研究工作,使他很快成为国际著名学者。

吴文俊与学生王东明、李子明、刘卓军讨论问题(1985年)。

2014年,王东明离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全职回国工作。他应师弟吴尽昭教授邀请,作为广西八桂学者,到广西民族大学任教。王东明致力于在南宁建立一个数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研究院,以及一个具有良好学术、人文和生态环境的文化科技园区。为此,他组建了隶属于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的八桂学者创新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举办学术活动,提升广西民族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王东明还创建了一个面向国际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创新平台——国际科学家流动站,并担任主任,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入驻流动站,加强学科与基地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广西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在广西工作的3年中,王东明产出了若干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他向欧洲科学院提交的10篇代表作中,有3篇是在广西任职期间完成的。2017年,王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B 初心不忘 书写家国情怀

王东明提出的相关方法与概念被称为“王方法”、“王简单系统”。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有终身职位的王东明选择回国发展,很多人对此不解。“我选择回到祖国,主要是受恩师吴文俊先生的影响。吴先生是一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人,复兴中国数学是他的最大心愿。而他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王东明坦言。

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离开妻儿回国任教,后悔过么?王东明说:“我只想回来做一些国家需要、科学需要、社会需要,而我又能做的事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选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是一种选择。回到祖国,对我而言,是一个开心的选择。”谈到家人时,王东明说这是唯一让他感到内疚的事情。“我家人都在法国巴黎,孩子那时才10多岁,正在上中学。妻子常年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很不容易。我爱人也是中国人,我很感激她,感激她这些年对我的包容,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我也感到内疚,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成长。”说到这些,王东明话语哽咽。

谈及为何来广西工作,王东明说:“广西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比较欠缺,而发展这些学科既可以促进计算机在数学演算、推理、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应用,又可以让数学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广西具有很好的发展条件,是个宜居宜学的好地方。我希望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为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做点贡献。”

C 诲人不倦 力行敬业奉献

王东明有关Kukles系统的工作被时任《Journal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主编的N. G. Lloyd教授在标题中直接引用并迅速跟进。

凡接触过王东明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严谨、敬业、奉献。他对工作勤勉认真,对学生言传身教,对事业无私奉献。

王东明的学生陈肖宇对此深有体会。2006年,陈肖宇读研究生二年级,第一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他以为举办学术会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场地作报告,相互交流几天就结束了。王东明开导陈肖宇:“参加这样的会议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领域内的翘楚,这是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参会人员大老远地赶来,组织者要尽可能让参会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为了办好高水平的会议,王东明提前一年准备。陈肖宇花了一个星期做的自认为做得很好的会议网站和宣传海报却被王东明“枪毙”了。“大到画布尺寸、整体布局,小到字符间距、字体颜色、资料装订,王老师指导我反复调整、修改,精益求精。”正是基于这样的做事理念,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得到了诸多教授的认可,我也通过王老师的推荐,获得去荷兰访问的机会。能够遇上这样一位老师实属幸运。王老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奉献让我明白了学术人生的价值。”陈肖宇感慨万千。

王东明著作封面的合集。

王东明指导过的博士生杨静回忆到:“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帮助,我博士学习不可能如期毕业。”原来杨静读博期间,在美国做了一年半的访问学者,但在科研方面一直进展不大,毕业论文一筹莫展。回到国内,王东明注意到了杨静的困惑,主动找她谈心,帮她梳理研究思路,指导解决科研中出现的问题。在王东明的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杨静突破了学业“瓶颈”,完成了论文,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我看好广西未来10年的发展,我希望能在旖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沐浴下,潜心治学,继续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如诗般的学术人生。”王东明说。

王东明教授任职经历及研究领域

任职经历

2014年4月至今:广西民族大学 软件与信息安全学院

2003年10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1992年10月至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巴黎第六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

1995年10月至1999年12月:莱布尼茨实验室

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1988年3月至1992年9月:奥地利开普勒大学 符号计算研究所

1987年8月至1988年2月:中国科学院 系统科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

计算机代数与分析

几何计算与推理

知识管理与发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