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0 9:31:39
选择字号:
下好猕猴桃产业“一盘棋”

猕猴桃新品种红宝石星 郑果所供图

■本报记者 张晴丹

联盟的成立将是猕猴桃产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猕猴桃科技力量有效聚焦国家产业需求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水果之王”猕猴桃已不再是市民遥不可及的昂贵水果。全国多地都瞅准了猕猴桃这个稀有果品,短短几年时间,全国种植面积翻番,总产量年年递增,涌现出如周至猕猴桃、眉县猕猴桃、西峡猕猴桃等新品种,而且市场价格也越来越亲民。

面对许多地区出现滞销的问题,业内人士也逐渐开始理性思考,力求寻找新的出路,猕猴桃产业发展开始重新调整、优化和提升。12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郑果所)发起的“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联盟将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华丽转身”。

“虽然我国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品质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较低。联盟的成立将是猕猴桃产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猕猴桃科技力量有效聚焦国家产业需求的有力措施。”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梅旭荣如是说。

名副其实的猕猴桃产业大国

我国是猕猴桃起源国,如今大名鼎鼎的新西兰猕猴桃的“老祖宗”就来自于中国。我国种植猕猴桃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关于猕猴桃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对猕猴桃的形色作了描述:“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在专家看来,猕猴桃是绿色品和生态品,可以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猕猴桃是营养品和健康品,可以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猕猴桃经济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可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郑果所所长曹永生研究员表示,猕猴桃商业化栽培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25万公顷,占世界猕猴桃总面积的60%以上。猕猴桃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精准扶贫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猕猴桃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我国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总产量将近新西兰的十倍,但单位面积的效益显著低于新西兰,有些品种甚至不到其十分之一,“我们的产量是他们的十倍,但是他们的单价效益是我们的十倍,也就是10个猕猴桃还卖不到新西兰猕猴桃1个的价格。”曹永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郑果所副所长方金豹研究员则指出,由于近年来猕猴桃产业不合理发展,已经逐渐进入瓶颈期。产业中“果实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等问题突出。产业布局、品种区划、生产标准、绿色防控、品牌建设等方面急需全面提升。

因此,方金豹指出,组建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迫在眉睫,有必要联合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以及从事猕猴桃研究的高校和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实现猕猴桃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构建与当前猕猴桃学科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全国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郑果所猕猴桃研究起步较早,1978年,受农业部委托,牵头成立了全国猕猴桃科研协作组,并组织了全国猕猴桃种质资源大普查,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猕猴桃方面的学术专著《中国猕猴桃》。

曹永生介绍,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所已经形成了涵盖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贮藏加工、质量检测、风险评估、科技信息、示范推广等学科完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影响较大的学科体系和研究体系。

目前,郑果所拥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猕猴桃子平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猕猴桃资源与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推广了“天源红”“红宝石星”等全红型即食猕猴桃新品种,先后培育了“中猕1号”“中猕2号”“琼露”“琼浆”“红贝”等猕猴桃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筛选出抗高pH值土壤的砧木优系,研发了猕猴桃机械授粉技术,制定了一批猕猴桃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

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我所将紧紧围绕联盟创新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大力支持联盟工作”。方金豹表示,首先,要组建联盟的专门办事机构,提供人财物保障,发挥国家队的龙头作用;其次,要落实项目支持,通过对接企业,定向开展科技攻关,促进技术集成与转移;再次,要落实重大措施,建立猕猴桃科技与产业目标引领、优势互补、平台一体、利益共享的机制等。

大协同 大联合 大攻关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指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实现农业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努力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好,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入创新活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部科教司张振华处长表示,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也应该按照这个思路,重点在“三个一”上狠下功夫,即在“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上把联盟建设起来。把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地方种植大户等联合起来,一起攻克猕猴桃产业的技术瓶颈,把成果落实落地,真正提高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联盟组成单位有46家,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科研究院所27家、大学10家、重点企业9家。研究所中国级5家、省级19家、地市级2家、主产县级1家。

方金豹告诉记者,参加单位覆盖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能够形成上中下游“一条龙”猕猴桃科技创新骨干网络。成员基本包括了国内猕猴桃研究优势单位,各成员均签订了共享、分工、协作、履责协议,具备搭建国家猕猴桃联合攻关平台条件,为解决目前我国猕猴桃研究力量分散问题,实现猕猴桃科研分工协作“一盘棋”提供了可能。联盟组成团队包括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采后、营销等学科,能够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接下来,联盟将力争建设“两个平台一个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猕猴桃科技与产业水平。即建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生产推广”一条龙的科技创新平台,突破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科技问题;建立“科研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四位一体成果转化平台,破解我国猕猴桃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建立“标准化+品牌化+大数据+物联网”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猕猴桃国际市场竞争力。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记者了解到,基于协同创新的科研机制,联盟将在育种、植保等研发环节,产业战略、品牌建设、推广模式,以及服务体系等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难题。

“我们将加快对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精准鉴定,着重培育抗性品种、专用砧木和特色品种,并建立起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曹永生说。

一些病害对于猕猴桃来说则是毁灭性的,比如溃疡病。因此,联盟下一步工作也会加强对溃疡病、根腐病、介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建立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在梅旭荣看来,联盟还要加强产业战略的研究,整个猕猴桃产业走什么样的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是联盟成立后需要解决的第一项任务。有了战略的定位、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问题出现。

方金豹表示,还应努力提升国内品牌的影响力。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人才团队,整合种质资源、条件平台,以猕猴桃“优质、安全、简约、多样、高效”为目标,开展大协同、大联合、大攻关。

“我们将建立科研单位、政府、龙头企业和种植户四位一体推广模式,集成多学科创新成果,选择2~3个主产县建立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基地,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方金豹说。

此外,联盟还会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服务建设,统筹好生产和销售两个市场,实现生产区划性和市场计划性,提高单位面积猕猴桃比较效益,真正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中国科学报》 (2017-12-20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