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伟
自9月21日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名单以来,关于“双一流”的讨论就层出不穷,有解释说明,有数据统计,也有诙谐调侃,各种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发布转载的相关内容纷至沓来,热度十足。但是,无论是哪种,更多的是对既有事实的再认知,而在笔者看来,当前更需要的是对“双一流”建设接下来的发展进行审慎思考。笔者认为,我国的“双一流”建设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双一流”高校和我国整体高校建设的关系。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而入选 “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含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只有140所,占比仅为4.8%,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但是对于我国要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而言,不仅要有璀璨的“明珠”,更要有耀眼的“皇冠”。当前,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学者、媒体也更热衷于关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和讨论,而其他高校的发展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接下来,只有思考处理好“双一流”高校和其他整体高校建设的关系,才能让我国高校发展既有“璀璨的明珠”又有“耀眼的皇冠”,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第二,要处理好“双一流”学科和高校整体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是高校的骨架,学科强,学校才能强。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补充、互为给养的。强势学科之所以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很多较强的相关学科支撑发展的结果。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其学校多学科的文化浸润也不无关系。对于以育人为第一要务的高校来说,其学科应该相对较全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兴盛也正因如此。但是对于具体高校而言,毕竟入选“双一流”的学科少之又少,即使入选最多的北大也只有41个学科入选,和其全校的123个本科专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由于“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集中力量只打造一两个或者少数几个学科,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建设(包括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等),很可能不仅影响学科的全面发展,还可能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受到冲击。我们需要谨记1952年院校大调整造成单科学校后来发展“营养不良”的深刻教训。
第三,要处理好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三五”规划之间的关系。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按照要求都需要编写“双一流建设方案”。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十三五”规划已于2016年7月备案教育部,现在大多数高校应该已经完成了学校“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十三五”规划是各校2020年之前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因此,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应该在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双一流建设方案”,而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也应该根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这一重大外在环境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年度调整。反之,如果另起炉灶、相互脱节,势必造成学校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的混乱,其危害不可小觑。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情报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中国科学报》 (2017-12-05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