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教授不得了,个个授课把心交。白河学员都听好,政策宣传要地道。精准扶贫需务实,乡村旅游快打造。”这是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柴正伟,在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村干部培训班后所写的感受……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高教系统从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各显其能,为全省精准扶贫注入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实施“双百工程”教育帮扶全覆盖
去年3月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对象的干部培训,助力陕西脱贫攻坚,众多像柴正伟一样的村干部在这里学习“充电”后,带领村民投入脱贫致富的实践。类似的培训在陕西高校比比皆是。
近年来,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坚持将全省脱贫攻坚和结对帮扶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今年6月,在原统筹安排全省72所高校结对帮扶56个贫困县基础上,又及时调整为103所高校“一对一”结对帮扶96个县(区、市)的“双百工程”,从而实现了全省高校帮扶贫困县全覆盖。而今,来自陕西高校的科研、人才、文化等资源,正日益转化为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帮助洛南县完善了发展规划和县城城市设计,在重点乡镇和行政村开展特色小镇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西安科技大学利用“煤矿防治水”技术,破解了长武县煤矿生产中的透水难题,并利用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高标准规划了该县青龙山旅游项目,对农产品包装进行了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指导编制的县镇村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已达44个。
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近年来,陕西高校把培育发展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真帮真扶、长扶实扶,促进了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
曹谢虎是白水县的一名果农,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驻站专家的长期培训和指导下,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迅速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状元。由他创立的苹果品牌,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在白水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苹果产业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针对生产实际问题,以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重点示范推广间伐、改形、病虫防治、肥水调控等8项关键技术,其中果树、植保、土肥等学科的20多位专家团队,随叫随到入户服务,带动了白水县优质苹果产业的发展。
在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千阳县,西北农林科大苹果专家李丙智教授带领专家组常驻该县,年均驻点时间超过280天,为宝鸡市和千阳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为引进和指导陕西海升果业、陕西华圣果业等公司在千阳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引进推广的自根砧苹果面积及育苗面积,占到全国的60%以上,成为现代果业发展的样板。
像李丙智教授这样的驻县专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300多名,他们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人均驻点工作时间120天以上,最多的达到320天。他们带课题、项目驻点工作,开展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解决农户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陕西中医药大学依托旬邑县产学研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旬邑分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因地制宜,通过产学研对接,帮助指导旬邑县建成100亩连翘种苗基地,并计划到2020年发展中药种植30000亩,带动全县5800余户农户种植,其中包括贫困户3500余户。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以科技为先导,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已指导陕南三市、陕甘宁革命老区及国内30余家企业,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野生资源抚育,推广规范化种植面积27.89万亩,抚育野生药材50.85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22.70亿元,有效地促进了中药材质量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
西安工业大学依托陕西省轻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在富平县实施了“汽车轻量化产业孵化基地”项目,积极打造汽车板块支柱产业,预计建成后产值可达30多亿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蒲城县农业产业发展建立了“农掌门”农业互联网+科技惠农服务应用平台,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技术跟踪服务。
“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
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陕西高校遵循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的“双扶”思路,把重点放在扶智、扶志上,注重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思想扶贫、情感扶贫相结合,培育内生动力,树立脱贫志向,增强脱贫能力。
今年6月23日,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在陕西省平利县城关镇药妇沟社区挂牌成立,不仅开创了全国高校“走出围墙办社会大学”的先例,更弥补了县域经济人才短板。西北大学依托这一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9期社区工厂员工身份转变适应性、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茶园栽培管理与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等专题培训,共培训学员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500余人。
2016年9月,杨凌职院开办了农民学历教育班,两年来,已招收4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68名杨陵村干部进入专科阶段学习。该校还先后在关中的杨陵区、富平县、彬县、周至县、眉县、麟游县、旬邑县,陕南的镇坪县、太白县,陕北的洛川县,建立了10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9万人次,三大区域的农民都能在家门口轻松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这些措施的施行,真正使职业农民培育方式由‘培训’转变为‘培养’,使职业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由单一实用技术学习,转变为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系统学习,职业农民的自身定位由农业现代化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15年开始,面向秦巴山片区76个贫困县的科技创业骨干人员,开办“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经过5个月的培训,杜营辉、王伟宾等多名首批学员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今已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
陕西理工大学根据汉中市南郑区的实际需要,开展“扶贫必‘扶智’,小手拉大手——乡村教师培训”“培训致富带头人——南郑区脱贫攻坚‘素能提升’”等专题培训。西安邮电大学选派专家团队,深入宜君县实施电商扶贫行动,协助制定宜君电商规划,为该县发展和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双百工程”实施以来,全省103所高校积极为受助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教育、人才、信息、技术、文化、民生、志愿等全方位的支持,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帮扶项目767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赵喜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