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志伟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素有“陇上菜圃”之称。近年来,临洮县充分依托洮河谷地自然资源和紧邻兰州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洮河百里绿色蔬菜瓜果长廊”,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临洮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培育无公害生产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蔬菜产业呈现出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目前,临洮县蔬菜面积达到23.56万亩,其中贫困户蔬菜种植面积达1.09万亩,蔬菜总产量81.5万吨,农民人均从蔬菜中获得纯收入946元。
抓布局:推进基地规模扩张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了做好蔬菜产业的宏观指导,临洮县结合发展现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水川区设施精细菜,小流域浅山坪区高原夏菜,太石、中铺砂地西瓜,中铺食用百合的生产布局。
定西市农业局副局长刘荣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临洮县明确提出推进胡萝卜、韭菜、百合、葱蒜四大蔬菜品牌化发展的思路。
与此同时,该县针对水川区竹木塑料大棚设施简陋、不便用小型农机具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实际,提出改造提升“老菜地”,在设施蔬菜集中区推广全钢架、半钢架单层、双层塑料大棚,以设施的更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临洮县新增设施蔬菜6510亩,其中塑料大棚6450亩,日光温室60亩,蔬菜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群已初具规模并日趋规范,在洮河灌区、沿沟灌区、高山冷凉区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蔬菜周年生产格局。
抓科技:优化高效栽培模式
临洮县在发展过程中,紧盯科技支撑,通过设施改造、市场建设、品种引进、土壤改良、新技术应用等措施,不断优化高效栽培模式。
据介绍,临洮县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和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示范,以科技为支撑,助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引进谷雨、凯旋、紫光番茄,中研21、津绿3号黄瓜,航椒5号辣椒等20多个蔬菜新品种,积极推广黄板、蓝板诱杀生物防虫技术和生物有机肥应用示范。
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进社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发展蔬菜种植,让贫困村精准脱贫。
其中,临洮县峡口镇普济寺村高原夏菜的规模从刚开始的10多亩发展了到现在的2000多亩,通过种菜,一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通过新品种的引种和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取得成功,为蔬菜种植品种优化、蔬菜产品保供和产业扶贫打下了基础。”刘荣清说。
抓营销:提高产品外销能力
小蔬菜,大产业。临洮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各种蔬菜协会和农村经纪人为依托,收购网点为基础的蔬菜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
目前,该县共培育跃雅森、恒德源、洮水帝、丰源鲜贮等蔬菜加工企业10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19家,建成康家崖、崖湾、南苑、水泉等13个大中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临洮县以康家崖、崖湾、南苑等3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在八里铺王家大庄和新添崖湾新建4000吨以上蔬菜气调库6座,依托产地初加工项目,累计建成100吨冷藏保鲜库59座,全县蔬菜冷藏保鲜能力达16.5万吨。
当前,临洮蔬菜已广泛销往川、渝及粤等东南沿海市场和甘、青、宁等西北市场。
抓品牌: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
临洮县立足独特的光热资源,以“发展品牌、特色、绿色、有机产品为重点”的思路,着力建设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依托,批发市场、村级检测点为支撑的三级质检体系,大力支持蔬菜产加销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鼓励特色优势产品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效提升名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产地11个、面积达6.7万亩;认证无公害产品10个、面积达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5个,面积达30.5万亩;认证有机食品2个,面积达1120亩,有机转换认证14个,面积达215亩。
同时,临洮县申报注册“貂蝉”“洮鑫”“农佳味”“马家窑”等蔬菜品牌6个。在云南昆明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恒德源生产的“婵乡源”牌鹿角菜荣获“参展农产品金奖”。在上海国际有机食品展中,恒德源有机“地耳”被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组委会评选为“第十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
在刘荣清看来,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依托,批发市场、村级检测点为支撑的三级质检体系,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走出了发展精品的品牌化道路。
《中国科学报》 (2017-11-29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