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熙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1/28 9:43:39
选择字号:
新技术难挡结核病发病率上升
薄弱的医疗保健系统成为瓶颈

 

本报讯 7年前,由研究人员、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积极抗击结核病的活动家们组成的全球联盟都曾感到欢欣鼓舞。2010年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表明,一项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非常有效,人们由此希望各国最终能够很快控制这种传染病,结核病在当年导致145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立即批准了这一名为“基因专家”的测试,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它,取代一种基于显微镜的检测,后者能够遗漏一半的病例。

然而结核病的发病率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人们寄予的厚望破灭了。各国现在正寻求解决如此多的结核病病例被遗漏的问题,以及治疗被确诊患者所面临的困难。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来自100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和官员于11月16日至17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举行会议。而一个致力于解决结核病问题的联合国大会也计划于2018年9月召开。

专家们表示,“基因专家”的推广为对抗结核病的斗争提供了一条警示——尽管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训。这个情况在全球卫生保健工作中很常见:一种看起来在实验室或临床试验中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方案,部署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中却步履蹒跚。

“通过‘基因专家’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表现,我们认识到,将一个新工具插入到一个不能完整运转的系统中后,其自身是不会自动变为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的。我们需要对卫生系统进行更多的投资。”Erica Lessem说。他是美国纽约市一个激进组织“治疗行动小组”的副执行主任。

根据WHO于10月3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去年全球约有1040万人感染了结核病。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这种传染病会导致咳嗽、体重减轻和胸痛,通常会在几个月或几年内被误诊,从而加剧了疾病的传播。

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花费了1亿多美元用于开发“基因专家”。然而,尽管WHO在2010年对这一测试表示支持,但“基因专家”的推广最初却是缓慢的。“基因专家”是由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森尼维尔市的一家公司Cepheid(在今年早些时候被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Danaher公司所兼并)开发的。

相关的设备每台售价1.7万美元,并且需要持续的电力供应和空调。然而在结核病高发国家的诊所中,这种基础设施并不普遍,这就需要将设备放置在中央设施中。直到美国政府、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国际药品采购机制(UNITAID,一个旨在降低药品价格的国际组织)从2012年开始资助这项测试,每一项测试的价格才从16.86美元降至9.98美元。相比之下,显微镜结核病测试只需要花费几美元。

WHO指出,目前已经有130个国家的公共部门采购了超过2300万次“基因专家”检测,这些国家在价格上都享受了优惠。但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的流行病学家Madhukar Pai说,这仍然只代表了被怀疑患有结核病的人群中的一小部分。Pai说,大多数国家都在被挑选的人群中使用这些测试。例如,印度只对同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进行测试。

即使是那些完全接受“基因专家”的国家也没有看到它们所期望的回报。在2011年开始全国范围的推广后,这项检测对南非所有疑似结核病病例都是可行的。但是2015年进行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使用“基因专家”的患者死于结核病的可能性与那些仍在使用显微镜测试的人一样。

“仅凭直觉,人们会认为尽早发现结核病病例可以避免死亡。然而我们没有证实这一点的确令人惊讶。”南非约翰内斯堡奥勒姆研究所专门研究结核病的医生Gavin Churchyard说,他主持了这项研究。其他国家的类似研究也得出了关于“基因专家”的相同结论。

Churchyard怀疑,医生向表现出与结核病类似症状的人们提供了药物——即使他们的显微镜检测结果呈阴性或缺失,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他的团队发现没有从实施“基因专家”检测中获益。另一些人则推测,通过参与临床试验,这两组病人接受了比原本更好的治疗,从而混淆了两组之间的差异。

Churchyard说,无论如何,他的团队的研究都阐释了南非的结核病治疗系统是如何被打破的,这一问题在其他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中也得到了体现。即使有了精确的测试,病例仍然被遗漏。来自“基因专家”的测试结果和显微镜测试一样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很多人永远不会再去诊所查看结果和拿药;而那些开始使用抗生素的人往往没有完成疗程。“这项研究真正揭示的是,拥有新技术并将其引入一个薄弱的卫生系统是远远不够的。”Churchyard说。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2017-11-28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