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带着希望出发 |
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驻守高原“寻宝” |
|
不久前,从羊八井地热发电公司传来喜讯:该电站自1974年投入运行至今,累计发电量突破33亿千瓦时。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史上,这座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皑皑雪峰之间的电站书写了一段传奇——不仅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也成为我国目前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开启了地热开发利用的“羊八井时代”。而这段传奇的书写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藏族院士多吉。
开发地热
多吉走了很多很多路,如果问他最熟悉的路是哪条?答案一定是拉萨通到羊八井的路。这条路他走了将近40年。
羊八井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从1974年起就被开发利用进行发电。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还都局限于浅层地热资源。关于羊八井热田深部是否有可供开采的资源,国内外很多专家都持否定态度。
多吉在认真研究了这个地区跨度达20年的地热地质资料基础上,大胆提出了羊八井不仅有可供开采的浅层地热资源,而且有可供开采的深层资源,且储量极大。1996年,他开始承担羊八井ZK4001高温深井的设计、勘探重任。
开采的过程一波三折。井刚打到80多米的时候,因为地层破碎,里面又含有高温的水和汽,钻不下去、卡钻等状况时有发生。那时,多吉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夜以继日地攻关,经常半夜爬起来查资料、想办法,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经过两年多艰苦开掘,最终开采获得了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单井产量万千瓦级地热井的历史。这口井也成为我国目前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采地热井。
自此,非火山活动区不产生高温地热的认识被打破。多吉首次创立了大陆非火山岩型高温电热系统模型和成因理论。由于在地质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2003年,他获得了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尽管羊八井地热开发取得了成功,但长期以来,我国地热领域的技术却没能跟上去,资源勘探、高温地热井钻井等核心技术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万吨标准煤。
作为清洁能源,地热能特别稳定。“一年能够发电8000多个小时,除机器检修外都可以运行。”多吉介绍说,随着技术进步,还可以采用热管技术,做到“只取热,不取水”,也就是先打井,把地下的热通过如水、油等介质传出来,再把水回灌到地下,这样就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污染等问题。
结缘地质
1953年9月,多吉出生于西藏山南市加查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科考队经常在西藏从事地质勘探工作,一些科考队员就住在离多吉家不远的地方。去科考队驻地看岩石标本、听科考队员讲“寻宝”故事,成了少年多吉最感兴趣的事情。
后来,20岁的多吉成为县电影队的一名放映员,对当时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多吉心中却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上大学。“每当科考队员们讲起地质和资源,我心中就有一个愿望,就是学习一门知识,以后能够参与西藏的建设。”多吉回忆道。
当了两年电影放映员之后,多吉被推荐到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学习。1978年,多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来到了西藏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勘查和科研工作,与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质勘探十分艰苦,多吉却乐此不疲。“每天都带着希望出发。”多吉说,“天蒙蒙亮就走,不停地走,不停地观察、制图、记录,寻得了线索就追踪,直到太阳落山,有时候要半夜才能回去。”从3月出山,到9、10月结束,多吉和同事们经常要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安营扎寨,一待就是六七个月,视线所及,不见牧民、难觅牦牛。“背着馒头上山,背着石头下山”,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山高路远,危险更是如影随形。多吉却常以一句“这是地质工作常有的事”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他曾在日喀则经历过山体滑坡,蹚水过河时多次突遇河水暴涨。雪盲症对地质队员来说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吉却始终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
数十年来,多吉几乎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为了摸清西藏地理资源家底,为了给西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打下基础,他做了很多工作。在多吉心中,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的窗口,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
高原“寻宝”
1987年,多吉率领的西藏地质地热大队对全区100多个泉水点进行勘查,发现了位于当雄县境内的水源地——曲玛弄泉。该水源地海拔在5100米以上,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水中的锂、锶、偏硅酸三项指标均符合人体健康标准,属于世界范围内比较珍稀的小分子团水。
从发现到立项开发,前后历时14年,“5100冰川矿泉水”成为雪域高原的优质好水,更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不仅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技术、市场和管理方式。多吉也被亲切地称为“送来圣水的人”。
如今,多吉和同事们还在寻找其他水源,要把更多的西藏优质水资源开发形成系列,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水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复杂’的物质。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好水好在哪里。”多吉说。
西藏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地质工作难度大,利用程度还很低。合理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既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话语权的需要。多吉说,“搞地质工作首先就是要摸清国家的资源家底。”
为了能够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他积极促成了国务院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投入资金80多亿元,在资源评价的同时,研究水和地质环境、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等。
多吉积极提倡“绿色矿业”的理念,即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环评制度和环境监管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大自然是慷慨的,但慷慨也是有原则的,你只要真诚地对待大自然,就会有很丰厚的回报。”这是多吉经常说的一句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