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主办的“千年丝绸之路的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边会经过不懈努力申办成功,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上成功举办。此届大会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首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世界媒体对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角色格外关注。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本次边会以千年丝绸之路的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为主题,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委员会代表团团长、中山大学董文杰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所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等分别作会议报告。
据悉,会议报告以丝绸之路气候与环境问题研究、碳减排目标计划的制定与实现的差距、中国和中亚围绕丝绸之路气候与环境研究的国际合作为主题,从经济发展、气候、极端天气灾害与风险问题研究等角度,分享研究成果,阐述中国立场,并在会议现场与参会代表们开展互动问答,沟通彼此观点,呼吁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此次边会的召开受到各国代表的广泛关注,参会代表们从数据共享、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和减缓与适应问题、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会议气氛友好热烈,现场互动频繁,为将来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奠定重要基础。
边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在 “一带一路”气候变化领域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加强了学术交流,促进发展合作,为预测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通过国际协作,共同降低未来可能的气候风险和灾害作出努力。
据了解,会议期间,中国科协还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成功申请了展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及其在科学研究及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于11月6-17日进行为期两周的展览。展览引起国际关注,吸引了许多参会代表和媒体前来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