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茆京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20 9:23:18
选择字号:
科技创新护航生态文明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强烈,无论是水、大气、土壤三大环保战役,还是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重要工作,都要用科技手段来进行保障。

■茆京来

为保障大气攻关高效有序开展,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工作规则》,明确了新成立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运行管理规范和各方职责。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其研究领域涵盖环境科学、地学、气象学、化学、卫生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排放现状评估和强化管控技术、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等四大专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大气质量始终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由于对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缺乏整体系统的科学认知,专家、群众谁都说不清楚,给大气治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在今年4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应运而生,会议确定由中央安排专项资金,明确路线图和推进时间表,由环保部牵头,科技部、中科院、农业部、工信部、气象局、卫生部、高校等多部门集中协作,着眼于整体和系统解决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汇聚跨部门科研资源,组织优秀科研团队,统一调查方法、统一质量控制、统一数据管理,探索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技术体系。

作为总理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将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这个核心,定量化、精细化弄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服务支撑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帮助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做好成因分析并提出决策建议,通过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普宣传,做好面向公众的科学解读,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共识和合力。这不仅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重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更是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治理工作协同促进的重大攻关工程,是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应用无缝衔接组织机制创新的重要尝试。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人类发展史既是一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一部发展科技、应用科技的历史。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同时也提出用创新来驱动发展。一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和引领;另一方面,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强烈,无论是水、大气、土壤三大环保战役,还是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重要工作,都要用科技手段来进行保障。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围绕生态环保重大决策,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突破一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将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有利于准确把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统筹兼顾好环境保护长期目标和当前紧迫任务,有利于深入研究环境重大问题和科学规律,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乃至成败的核心要素。为了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根据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积极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模式和机制,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型关系,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健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新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必须紧密围绕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重点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机理和调控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必须全面增强我国环境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环保科技投入体系,强化培育和构建环境科技人才平台,加强环境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门类齐全、装备齐全、富有活力的环保产业体系。

无数事实证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共性技术的推广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引领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

《中国科学报》 (2017-10-20 第4版 自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