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7/10/16 10:53:44
选择字号:
陈赛娟、程天民院士获2017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评审委员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主持。评委对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候选人的推荐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和广泛讨论,经评委无记名投票,陈赛娟院士、程天民院士获得2017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吴阶平医学奖获奖人:

陈赛娟

陈赛娟(1951年5月),细胞与分子遗传学专家、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赛娟教授近二十余年来主要从事血液恶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率先发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是该类白血病的始动因素;发现RNA解旋酶DDX3X基因突变是天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独特分子标志;系统阐明慢粒白血病和M2b白血病的多步骤发病原理;应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开展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代谢组学研究;揭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砷剂作用的直接靶点,阐明砷剂“以毒攻毒”的分子机制,奠定了APL协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她注意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领导了APL的靶向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使APL 实现了从高死亡率向高治愈率的转变。同时,她将这一成功思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她的研究对我国血液学科发展具重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陈赛娟团队通过大量药物筛选,发现传统中药香茶菜属植物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对AML-M2b型白血病细胞株和病人原代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可特异性地降解其致病蛋白质AML1-ETO,提示冬凌草甲素具有潜在的治疗t(8;21)白血病作用,并且以冬凌草甲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此类白血病临床治疗的优化方案

陈赛娟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被引证数达20000余次。陈赛娟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上海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在内的10余项重要科技奖项。

程天民

程天民(1927年12 月),军事医学专家、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天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防原医学(核防护医学)和病理学专家,坚持在军事医学科研教学第一线奋战了65年,是我国防原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在核大国对我国严密封锁下,发展了核试验成果,构建了我国自己的“防原医学”,创建了“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和现代军事医学学科新体系。从研究核武器损伤到贫铀弹伤害,从全面研究防原医学到集中研究复合伤,为加强国家医学核防护作出了卓越贡献。程天民教授在1965-1980年间参加14次核试验,在戈壁滩经历诸多艰辛以至危险,特别是地爆和低空爆时效应动物放射性沾染极其严重,对伤狗如同伤员,观察、治疗,尤其在解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射线照射,他精心组织指挥各参试单位的效应研究,周密观察效应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掌握了大量真实核武器损伤的第一手材料。程天民教授以国家需求为重,敢于担当,选定并坚持以复合伤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建立了“复合伤研究室”,建成能模拟放射病、光辐射烧伤、冲击伤和复合伤动物模型的复合伤实验室,进而发展为全国唯一的“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坚持不懈,研究提出了复合伤发病机制的创新理论和有效的救治策略及措施。开创我国贫铀弹伤害及其医学防护的系列研究,形成了应对措施,填补了重要空白。创建《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和现代军事医学学科新体系。

程天民教授发表学术论文450多篇,主编专著1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多项重大科技奖励。

本次终审会议还对8月11日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专家评审会评选出的获奖人进行了确认,王松灵教授、李建生教授、高兴华教授、龚启勇教授、屠鹏飞教授、蒋建新研究员获得2017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评审会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人

王松灵简介

王松灵(1962年11月),口腔医学专家、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王松灵教授从事口腔医学临床和研究工作,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在唾液腺功能及慢性炎性疾病分类与治疗、以及口腔颌面组织再生的临床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在临床实践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唾液腺功能及疾病新疗法、口腔组织再生等系列研究。他首次揭示腮腺是人体调节唾液、血液和尿液硝酸盐(NO3-)的重要器官。并在唾液腺中首次发现了Sialin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硝酸盐的转运通道,经Sialin转运的NO3-在细胞内可转化为一氧化氮(NO),发挥重要生理功能,证实了Sialin在脑、肝等重要脏器广泛高表达;提出腮腺慢性炎性疾病新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率先利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干燥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提出生物牙根再生新理念,首次利用自体及异体干细胞成功再生了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和牙周组织。用自体或异体干细胞及细胞膜片构建复合体在小型猪颌骨中成功再生了具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与传统种植牙比较生物牙根有明显的力学优越性,实现了牙缺失的生物性修复再生,有望成为新的生物牙,有良好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年、2003年)。他发表通讯作者SCI论著89篇,包括PNAS、Blood、口腔医学领域公认权威杂志J Dent Res (JDR)发表系列研究论著8篇,干细胞领域权威杂志Stem Cells 发表8篇。

李建生简介

李建生(1963年09月),中医内科学专家、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建生教授作为我国呼吸疾病中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临床、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辨证标准、治疗方案/技术、诊疗指南、新药研发及其相关临床转化等关键问题进行开创性工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建立了我国呼吸疾病系列辨证标准和诊疗指南并通过学会发布推广,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规范,推动了诊疗水平提高。建立了呼吸疾病系列诊疗方案/技术并转化推广,显著提高疗效,丰富诊疗体系。创建了突显中医疗效特点的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首次研制了5个疗效测评工具。作为慢阻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带头人,建立了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学科梯队,建成全国中医临床呼吸疾病数据库(1万例)、呼吸疾病生物样本库(2000例)及其规范化流程,成为同行认可国内领先的中医呼吸疾病研究基地。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标准/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及呼吸疾病专家组组长,指导呼吸疾病辨证标准和诊疗指南的研制;整合联动创建了全国60家推广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诊疗方案/技术等,提高了疗效。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5年、2012年),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呼吸疾病相关论文334篇,其中SCI收录36篇,著作5部;发明专利和著作权18项。

高兴华简介

高兴华(1963年12月),皮肤病与性病学专家、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开展皮肤性病学临床与教研工作二十余年,创新开展温热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相关机理研究。系列研究发现一定周期的44℃温热对皮肤免疫调节作用;开展了温热治疗多种皮肤疣的临床试验,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相比传统方法,该治疗无创、无明显痛苦、治愈后基本无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国际上首次提出粘膜白癜风是面部肢端型白癜风亚型的新观点,填补了国际上对粘膜白癜风归类的空白。设计组织了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规范优化了白癜风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创新性开展了紫外线结合点阵激光促透长效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白癜风,大大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在中国大陆人群首报了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在中国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并在全国协作的特应性皮炎GWAS研究中得以证实。国际上首次报道检测尿液水通道蛋白2水平,无创评估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临床严重程度指标的新方法,提出了特应性皮炎综合护理治疗的新方案。

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260余篇,包括英文论文140余篇,获国内专利12项,国际专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2年),日本武藤优秀论文奖1项,国际皮肤联盟突出贡献奖1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专业著作或教材27部,其中主编英文专著2部、参编6部。

龚启勇简介

龚启勇(1963年10 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家、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龚启勇教授长期从事放射影像临床与科研工作,致力于重大精神疾病影像研究体系开发和客观磁共振影像表征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脑结构-功能-认知行为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模型,并应用这一方法率先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变化可通过功能连接影响临床症状。应用该模型还揭示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早期改变规律。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对精神分裂症基于客观影像表征的生物学分类,开发了具有精神疾病临床评估与预测价值的影像学表征。以情绪相关精神障碍为突破口,通过静息态磁共振对脑局部功能的客观评价,发现精神疾患高危人群脑功能异常变化,在确定了抑郁高危人群脑功能链接磁共振影像表征后,又结合磁共振功能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别获得抑郁症耐药和自杀两大临床难题相关的功能神经环路影像表征。基于前述精神影像的工作积累和临床意义,提出“Psychoradiology”(精神放射影像)这一全新的专业术语,建立了神经心理认知科学与放射影像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新方向,形成了精神心理疾患客观标志物研究与应用新领域。在国际上填补了放射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与临床应用方向的空白。

发表相关SCI论文350篇,主编卫计委国家统编教材3部、专著5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

屠鹏飞简介

屠鹏飞(1963年 04 月),生药学专家、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对荒漠名贵中草药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其寄生梭梭、柽柳的生物学和人工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肉苁蓉属及其寄主植物的生物学基础,特别是肉苁蓉的寄生生物学;突破了肉苁蓉种子预处理、萌发率测定、播种、冻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了肉苁蓉种子、柽柳、梭梭苗木分级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高产稳产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建立了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技术,制定了标准操作规范(SOP),其中,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示范基地通过GAP认证,为大规模高产稳产技术推广提供支撑;设计和发明了接种、采收、接种-采收一体化机械,实现了肉苁蓉生产机械化。该项目的实施,保障了中药产业和临床对肉苁蓉的需求,保护了野生资源,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农牧民致富和民族地区社会安定,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阐明一种中药,开发一批产品,解决一个资源,治理一片沙漠,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创建中药成分结构快速识别和微量成分活性高效筛选新技术,阐明70种中药药效物质,发现6个创新药物,为中医药理论诠释提供科学依据。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50篇,其中SCI论文241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5年),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蒋建新简介

蒋建新(1962年12月),野战外科学专家、研究员,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蒋建新研究员在前辈基础上,攻克爆炸冲击伤与感染并发症救治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创建从防护、现场急救到院内救治的综合卫勤保障体系,将冲击伤“难防、难治”变为“可防、可治”,推动了野战外科学的发展。揭示肺冲击伤生物力学机制,改变传统理论认识,研制出国际上防护级别最高的防护装具以分波段模拟冲击波的创新思路,创建冲击波升压、减压和负压致伤平台,攻克冲击伤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的技术瓶颈。揭示肺冲击伤生物力学机制是冲击波减压和负压波段的过速、过度牵拉损伤,提出“过牵效应”理论,改变“超压致伤,负压不致伤”的传统观点。建立爆炸冲击伤诊疗技术规范体系,显著提高冲击伤救治水平,开展7类20种高爆武器现场生物试验。创建高爆武器生物杀伤数据库。制定各类爆炸冲击伤诊断和分级标准、救治原则、批量伤员救治流程,形成6项国家军用标准。开辟特殊环境爆炸冲击伤研究新领域,建立海域和高原战伤救治理论与原则。针对创伤内源性感染,提出“细菌毒素移位”新观点,首次明确内毒素移位也是脓毒症的重要病因,且因移位早、持续久、协同致病等,在脓毒症发病与预后中较细菌移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7篇,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创伤感染学等6部专著。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6年、2009年)。

第十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7年吴阶平医学奖暨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大会定于11月10日(星期五)上午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2017年9月28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