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 |
|
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医学、西医学两种医学体系不同,但目的是共同的,就是维护健康、解除病痛。中医药能为世界人民健康提供一种有效的选择。
世界需要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可以说,中医药是一张非常“亮丽的外交名片”。
张伯礼介绍,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也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我在国外讲学时,注意到一个显著而可喜的变化,现在国外执业的中医师70%是洋中医,中医服务的患者70%是外国人。”张伯礼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走进各国普通群众的生活。
张伯礼强调,我们讲中医药国际化或者叫“走出去”,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关键是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我常讲,让人不得病的医学是好医学,让人不得病的医生是好医生。”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所以不是中医药非要走出去不可,而是世界需要中医药。
中医药学古老但不落后
张伯礼指出,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对一些西医药疗效不显著或者缺少干预措施的情况,中医药可以提供补充,对有些疾病甚至还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及后续药物的研制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研究员也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在演讲时指出,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药“走出去”,将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提供中国式办法。
“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利于新医学体系的形成。”张伯礼说,中医药走出去,伴随着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也将促进中西医学的融合发展,推动既高于现代中医也高于现代西医的新医学体系的形成。例如,7个中成药开展美国临床试验研究,推动了中美药学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的相互借鉴,有助于形成国际公认的中医药注册管理办法。
此外,张伯礼坦言,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推动这项工作,还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功课做好。要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需要用更为科学的手段展现中医药的疗效。正如屠呦呦所说:“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还需要创新。”
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国的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积极推动传统药监督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传统药安全有效。
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随着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能够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张伯礼透露,如今,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其实,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资源。而当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贸易不断增长。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35.92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药贸易活跃,从2008年的贸易额7.81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5.43亿美元,增长了2.26倍。但与此同时,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发展不均衡,各国立法及民众认可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中医药/传统医药相关国际标准;国际合作面临着诸多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据了解,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五通”任务,即政策沟通、资源互通、民心相通、科技联通、贸易畅通。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进而使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被沿线民众广泛认可,让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另外,还要实施中医药服务贸易项目、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和中医药参与中外自贸区谈判项目。推动将中医药纳入中外自贸协定内容,扩大沿线国家对中医药的市场开放,降低对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准入壁垒。
张伯礼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北京1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田雅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