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18 15:56:58
选择字号:
情感机器人:虽远必至?

 

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可以与人交流的情感机器人“珮珀”近期在网上开售,售价19.8万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首批1000台一分钟内即告售罄。像人一样拥有丰富情感的机器人,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

一般来说,人类情感很难量化,情感机器人则迎难而上。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量化成机器可理解、可表达的数据或数值,机器人的“情感”即由此而来。

上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莎琳德·皮卡德提出了“情感计算”概念,先从生理学角度检测人体的各种心理参数,如心跳、脉搏、脑电波等,据此计算人的情感状态;再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并处理环境信息,并据此计算机器人所处的情感状态。

与人类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类似,情感机器人的运作过程包括情感信息的获取、识别分析和表达。首先,机器人需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和各类传感器等来获取外界信息。与一般智能机器人不同的是,情感机器人会更有目的地获取与情感相关的有效信息,如人脸的表情和动作,语音的高低、强弱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提出了脸部情感的表达方法,即脸部运动编码系统(FACS),通过不同编码和运动单元的组合,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识别与合成复杂的表情变化,如幸福、愤怒、悲伤等表情。类似的还有动作分析模型和声学模型。

除了情感分析模型外,还需要建立知识库,让机器人“掌握”人们熟知的常识和惯用表达,比如“买买买”这类潮流用语。通过情感识别与分析的反过程,即给定一种情感状态,再通过语音合成、面部表情合成和动作合成后,一个相对成熟的情感机器人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人类情感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不可知性,而情感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人类编写出来的一个程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感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情感机器人有望促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情感,在未来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王丽琴整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