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思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21 20:14:30
选择字号:
镜头下的情怀

 

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子缓缓走下楼梯,穿过老式汽车、脂粉店、弄堂……这样的场面不是穿越回了民国,而是《寻迹老南京》纪录片的拍摄现场。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群学生走街串巷,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拍摄纪录片,用镜头寻找老南京,还原最原汁原味的金陵。在拍摄过程中,他们更是亲自穿上了旗袍,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实际上,老南京的很多传统文化是“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但对于“90后”而言却很是陌生。对于南航的学子来说,拍摄《寻迹老南京》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就是想以不一样的视角来发现南京,不仅是为了带给“70后”“80后”追忆,更是为了将老南京的风貌展现给生活奋斗在这座城市里的年轻人看。

数不尽的困难

据队员马晨雯说,一开始团队并没想好用怎么样的方式呈现,是指导老师建议他们以拍摄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现。她补充道:“之前朋友圈疯狂转发着一部最潮南京宣传片The Best Of Nanking,就是5位‘90后’小伙子用航拍等方式拍摄现代化的南京,以年轻人的视角呈现南京的活力和青春的,这部片子的反响很好,给了我们很多灵感,也坚定了我们拍摄纪录片的想法。”

事实上,创作最潮宣传片的5名男生都是摄影爱好者,有一定的设备和能力。可《寻迹老南京》拍摄团队的队员都来自民航飞行学院,在这之前没有任何拍摄纪录片的经验。因此,在拍摄期间,团队遇到了数不尽的困难。

“在南京博物院拍摄旗袍时,原来计划是使用三脚架架着拍,但是三脚架过不了安检,就只能手持着拍,这样画面难免会有些抖,而且手持着拍一早上,队员的胳膊也都酸痛不已。在朝天宫拍摄宋明视频时,因为文物对光敏感,馆内环境十分昏暗,我们拍摄的视频就有很多噪点,只能尽量采用人工打光和后期处理。还有7月初的南京阴雨连绵,我们常常冒雨拍摄,就得随身携带擦拭镜头和三脚架的布,边擦边拍……”回忆起拍摄时的种种,马晨雯很是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在“食”这集纪录片中,由于不少店家不允许拍摄,队员们常常要通过排很久的队自己购买小吃的方法来拍摄。“一些有名的小吃店地方特别小,人又很多,拍出来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拍了一整天,最后不得不舍弃掉。“马晨雯说。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队员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展示出了南京美食的魅力。一个热气腾腾的鸭油烧饼、一份酥脆的牛肉锅贴、一口鸡鸣汤包、独具一格的鸭血粉丝……纪录片里纯正的“南京味道”让许多“老南京”都倍感亲切。

不可避免的遗憾

在采访中,马晨雯表示,由于拍摄时间临近暑假,最难调整的还是人手的安排问题。整个团队里,除了她是南京人以外,其他人都是外地的。实际上,只有第一次拍摄时全体成员都出现了,放暑假后,队员们要么回家休息,要么去外地旅游、实习,这就导致人手很不足,本来计划一个月的拍摄时间,也硬生生延长成了两个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暑假期间,团队将现有成员划分成小组,每两个人一组去一地考察和拍摄。等到最后做成视频,如果哪个地方时长不够、效果不好,就由马晨雯这个南京本地人进行再次补拍。这也是她的遗憾之处:“有时候微单拍前半段,单反拍后半段,画质就显得不一样。而且我们本来是想请专业配音员,做成中英文双语字幕,但后来因为时间原因也没有做成。”

尽管如此,《寻迹老南京》还是受到了网友的诸多好评,引发了凤凰网、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

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为期两个月的拍摄中,队员们探访了南京市内5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他们走访传统艺人,足迹遍至南京各大名胜古迹,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老门东寻找民俗的“乐”的时候,他们刚好遇到花灯店的老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真荣在给学生讲课,队员们就趁机上了一节制作花灯的课,还采访了老师傅关于制作花灯的意义。

另外,有一件事也令马晨雯印象深刻。“拍摄明故宫时,我们看到有一位老人在城墙洞里吹着笛子,旋律悠长、高亢,正好我们队伍里有个人学过笛子,就一下子唤醒了他童年的记忆,给我们讲了很多他以前的故事。”马晨雯感慨道,“当时就觉得,这种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保存下来。”

对于队员们来说,将老南京的风情展现出来,让更多人能了解、珍视这份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仍愿体会悠闲对坐饮茶的安适;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下,仍能转身邂逅黛瓦粉璧,就是《寻迹老南京》这部纪录片的意义所在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