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12 21:12:54
选择字号:
中国科技政策论坛:靠惯性思维不可能弯道超车

 

近一段时间,国家层面和科技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多个法律法规和文件调整现行的科技政策。在这样“利好”的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创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让真正的人才做出好的成果?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上,院士专家认为——“靠惯性思维不可能弯道超车”。

“现在这个历史时期如果要理性变革,不能按照惯性发展,不能发展到哪儿算哪儿,必须科学理性,理清知识体系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发现规律,才能提高效率。”在9月12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上,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直言,靠惯性的思维发展是不可能弯道超车的。

李静海解释说,现今的科研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认识知识体系的结构与逻辑至关重要。所谓的弯道超车,是要找到关键问题。跨学科、跨领域是当前科研上的重大挑战,要判断哪些是重大科技问题,其解决是否将会对经济社会有深远影响。

“学术界要有开放的心态,不能就看到自己那一点,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李静海说。

事实上,自去年起,国家层面和科技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多个法律法规和文件调整现行的科技政策。全国人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等。

在这样的“利好”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创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让真正的人才做出好的成果?在这场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决策咨询专门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承办的论坛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人才的话题。

“人才≠大人物,”中科院院士刘忠范认为,科技强国的支柱是人才,如何在科技政策的层面上重视人才,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对此,刘忠范直言不讳:“我国大部分科学家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有用,对国家没用。在评价机制上我们太表面,看发了多少篇文章,发了多少篇好文章,这些东西都是虚的。”

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认为:“世界科技强国隐含着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基础设施,二是高端人才。科学研究不是人海战术,不是靠大量的资金吸引人做成的事情,但没有钱也做不成。”

因此,在关于建设创新型文化建设上,刘忠范认为,应该尽快摒弃数字式的科技评价机制;追求积极倡导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避免群众运动式、一窝蜂的科技研发模式。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减少功利性的诱惑。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才是流出而不是流进的。”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认为,只有成为科技强国并且有重要的科学目标时,人才才会向我们聚集。但目前,我国人才向外流出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

在穆荣平看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基础。

“通过预研、建造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实现大科学计划科学目标,推动高技术发展还有高端制造能力的提高,实现人才技术向大科学计划成建国的流动和聚集。”王贻芳说。

王贻芳认为,可以以国家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发起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集世界的力量为中国主导大科学计划服务,是缩小差距、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对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