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卓敏 岳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30 8:38:19
选择字号:
中科院西北所:整合优势资源 服务“一带一路”
打造西部生态创新基地典范

 

■本报记者 马卓敏 通讯员 岳晓

如今,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断汇聚和碰撞。

于是,在此契机下,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势如破竹,在充分整合西北地区原有科研资源的基础上,于近日宣告成立。

组建初衷

如何让整个西北地区的科研机构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应对改革的“呼唤”,已成为中科院西北各研究所需要思考的课题。

对于现任西北研究院院长王涛来说,只有通过系统和全面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出西北地区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己任的科研机构的整体创新活力。

于是,在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下,组建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不但有了适时的外部条件,更有着不竭的内在动力。

难得的机遇,促使王涛他们将融合西北地区各研究所的思想、目标、资源、管理和文化作为行动初衷,开始贯彻系统、整体和协同的发展理念,以适应当前西北地区科研机构在前沿创新、体制改革、人才竞争、科学管理等方面面临的种种挑战。

“只有统一管理,深抓落实,才能真正推进现代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建设总体目标与实施思路,全面服务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夯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根基。”王涛认为,西北研究院的使命是整合西北地区各研究所的优势资源,通过院长负责制,高度集成管理。

据了解,如今西北研究院已将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并入麾下。

一院两地五单元

如今,西北研究院以“一院两地五个单元”为特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希冀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王涛告诉记者,要想管理好这样一个跨地区和跨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就必须继续强化优势领域、补齐发展短板、发挥综合优势。

于是,在完善民主讨论基础上的院长决策制度的同时,西北研究院党委作为院政治核心,起着保障监督作用;而西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则主要发挥学术评议与监督功能;西北研究院职代会是各个单元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为进行集成管理,如今西北研究院还充分整合了现有各研究所的人力资源。“希望通过西北研究院的组建,真正凝聚一批愿意扎根西北地区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促进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科学的发展。”王涛希望,整合的研究单元能在“率先行动”四类机构分类改革中,形成特色研究所群,为适时联合相关研究单元共同申报建设“西北环境与工程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

为确保“十三五”和“一三五”规划、“率先行动”计划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的顺利实施,西北研究院还制定了完善的院治理制度以优化运行机制,形成“依法治院、以德治院”的管理模式。

而在学术和科研管理上,西北研究院通过实行二级事业单位和研究室的两级管理,以明确职责,完善监督体制,目的是加强创新目标、研究员岗位、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和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地处西部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西北研究院,本身在用人上就有着先天的障碍。于是,先天不足,后天补足,成为西北研究院的人才“行动指南”。

为此,西北研究院坚持以“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为原则,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工作业绩为重点、工作目标为依据”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在西北研究院,科研人员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结果性指标,也支撑人员关注过程性指标;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则引入了“服务与公平”和“科研人员满意度”等指标因素,希望在人才建设上能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从整体上考虑组建西北研究院,就是希望结合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在人才队伍、支撑平台等方面取得成绩。”王涛表示,未来西北研究院将着眼生态系统、环境变化、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为西北地区在生态、环境、资源、农业等领域提供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中国科学报》 (2016-08-30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