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5 10:46:44
选择字号:
孤独?焦虑?智能手机告诉你

 

■本报记者 王晨绯

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却被认为越来越孤独。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是否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展开研究,利用安卓程序MobileSens进行了用户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研究组采集了127名Android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数据及对应的交往焦虑、孤独感量表得分。从收集到的手机原始数据提取了10类共105维手机使用行为特征,包括24类不同种类应用的使用频率,电话、短信等手机通讯功能的使用频率,GPS服务、耳机、壁纸、通讯录、屏幕等手机功能的使用频率等使用行为特征。

近日,他们得到了一些结果,对于进一步利用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用户交往焦虑、孤独感等心理状态的识别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来扩展手机功能,由于使用智能手机的方式和习惯各自不同,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朱廷劭解释。

为了检验手机使用行为特征对交往焦虑、孤独感的区分性,研究人员对手机行为在不同交往焦虑、孤独感水平上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

对交往焦虑得分的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包含电话、短信功能的使用,健康类、拍照类应用使用频率的18个特征有统计学意义。交往焦虑得分高的人不经常拨打、接听电话,并且在下午短信的使用频率较低。另外,他们会使用较多的健康类应用,但使用较少的拍照类应用。

对于孤独感而言,有16个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含电话功能的使用,系统类、美化类、健康类、浏览器类应用及人人网软件的使用频率。孤独感得分高的用户一天之内接听电话较少,但就拨打电话来分析,高分用户与低分组没有差异。另外,孤独感强烈的人会使用较多的系统、美化、健康及浏览器类应用,且会使用较多人人网应用。

该研究是朱廷劭研究组在“大数据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系列成果之一。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资助。

《中国科学报》 (2016-07-25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