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4日讯(记者陆琦)今天下午,中英校企协同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国都在寻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校企协同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林分享了英国在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的经验。英国的创新指数在G20国家中是最高的,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但安·道林坦言,英国并未充分挖掘将海内外创新企业与英国优秀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大好机遇的全部潜力。
“在鼓励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着市场空白,政府注资将促进高质量合作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此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大规模推动这种合作,为所有参与方带来持久影响。”安·道林说,“校企人员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强烈的意愿和强大的推动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有效的政策框架之下,可通过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提升竞争力和生产率为英国带来巨大益处。”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赞同,他直言:“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支持,产学合作是不好办的。”
怀进鹏指出,为应对创新流程向以需求为导向转变,政府、大学、企业等创新主体必须就共同需求分工合作、协同创新。
展望未来,安·道林建议,进一步努力推动从短期、基于项目的合作走向聚焦于应用启发研究的长期合作。“提供这种帮助将不仅为企业带来更多好处,而且有机会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全新洞见,帮助释放产学合作的全部战略潜力。现有经验表明,在相应方案的生命周期内公共投资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怀进鹏表示,面对全球化与知识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与企业应该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依靠政府支持来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举办。
《中国科学报》 (2016-07-0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