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 发布时间:2016/7/1 15:42:58
选择字号:
钟彩虹:在中国科学院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钟彩虹,来自武汉植物园,值此党的九十五岁生日来临之际,很荣幸被评为院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我是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科技工作者,24年来一直致力于猕猴桃的育种栽培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主持或参加各级项目40余项,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选育国家或省级新品种14个,并深入基层,累计推广新品种23万亩,配套高效生产技术辐射70余万亩,培训中层技术人员6000余人次,培训基层一线田间操作人员4.2万余人次。多次获得湖北省“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武汉植物园“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和体会:

第一,实现猕猴桃科研的跨越发展是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

大家知道,猕猴桃是原产中国的水果,一百多年前从湖北引种到新西兰并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水果产业,但是新西兰无偿利用中国野生资源品种却从未向我国授权种植,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存在国产猕猴桃论斤卖,新西兰猕猴桃论个卖的尴尬局面。武汉植物园自1978年参与全国猕猴桃科研协作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建成了国际上种质资源最丰富的资源圃,在多个领域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猕猴桃研究中心。

2006年,我调到武汉植物园工作,在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基础上,注重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近10年来,开展了近100个种间种内杂交组合,创新种质3万多株群体,筛选优良种质500余份,为育种理论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代猕猴桃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团队培育出20个优异的国家级、省级品种。其中有我国首个实现全球专利转让的中熟优质黄肉品种,还有国际上第一个成功商业运用的种间杂交培育的晚熟优质品种。我们通过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全球商业化,推广的新品种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占有15%以上份额,我们重新夺回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在科学研究和品种培育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第二,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需求是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当我们的团队在实验室、在基地日以继夜的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忘了肩上推动我国猕猴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任。十年前的一天,四川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找到我们紧急求援,他们遇到了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科技难题,企业发展停滞。刚刚调到武汉植物园工作的我临危受命,简单收拾行装,立即赶赴四川蒲江种植基地。位于北纬30度的四川蒲江县,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但是当时的蒲江县的猕猴桃产业几乎为零,面临着无产业规划、无优秀品种、无栽培种植技术、无专业人才的尴尬局面。认真分析了当地的特点后,我们决定引入新品种,投入优势力量,先行开辟了15亩的示范基地,第二年初果期亩产就达到800斤,第四年亩产就稳定在4000斤左右,每亩利润可高达4万元。这一“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现在猕猴桃已成为蒲江县重要农业支柱产业。为此,蒲江县委在2016年开年之际特别致函中科院感谢我们对他们县域农业发展的支持。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团队第一时间响应院党组号召,奔赴都江堰等灾区一线,利用我们的猕猴桃科技成果为灾区服务,从我园引进80余份品种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系统技术培训,帮助恢复当地猕猴桃产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同时积极响应院党组和武汉分院分党组的号召,我和我的团队深入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选取优质品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讲授栽培种植关键技术,帮助他们坚定了依靠猕猴桃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目前,花垣基地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200亩,计划于2018年投产,并计划通过这个核心基地的示范,在全县带动发展猕猴桃1.5万亩,形成该县一个新兴农业产业,力争为精准扶贫提供现实路径。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在重点考察了我们的工作后,欣喜地说:“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科研成果就是要向社会开放共享,让农民真正受益。”

十余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布了四川、贵州、湖南等10余个省,在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开展了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种植,建设了12个核心标准种植基地。总之,只要国家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奔赴哪里,用科技创新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第三,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是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和情怀。

作为一名猕猴桃科技工作者,一直盼望国内猕猴桃产业发展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果品能成为居家餐桌常备水果。要实现这个愿望,光有优良品种和研发的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深入基层,推广到田间地头,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路程。

但农业成果的推广更复杂,与各地的气候、土壤等密切相关,需因地制宜、因园制宜,稍有不慎就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跑好这最后一公里路程,把我们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长期以来,我每年都要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的猕猴桃基地,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上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我们的科技成果,手把手地教他们栽苗、整枝、防病治虫,解决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风里来、雨里去,与众多果农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农民们私底下叫我是“农民科学家”,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亲切。

每次到贫困山区,面对贫瘠的土地和朴实的农民,我都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记得去年去浙江泰顺县的猕猴桃果园,当看到当地老百姓那种对技术的渴望眼神、对农民专家的期盼,我的心酸了,眼泪也出来了,更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更多地更实在地为农民作出贡献。“不在给农民上课,就在去给农民上课的路上。”这是我们团队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么多年,有很多场景特别令我感动,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一次是我去湖北建始县长梁镇上课,台下坐满了农民,那天我不觉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台下没有人中途离开,也没有人说话,他们都很专注地听讲,会后,我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他们都点头说听懂了,让我很感动。那一刻,你会觉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你付出的辛劳多么有意义!

还有一次,记得是2010年,我到四川蒲江县上课,会场里座无虚席,连走道里都挤满了自发前来听课的农民。与2007年刚进入蒲江初次上课时稀落的人群相比,翻了好几倍。三年时间,他们中的很多通过种植猕猴桃致富了,有的还团购了奥迪,修建了新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次上课,很多人是西装革履,开着小汽车来的。我的一位新同事,第一次陪我到蒲江,她觉得很奇怪,就问我说:“钟老师,这些都是农民吗?”我笑着回答:“是的,这就是富起来的农民,是通过我们的科技致富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你付出的汗水有多么值得!

发言的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各级党组织对我多年来的关怀和培养,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猕猴桃事业和我本人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