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宋华龙 王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13 9:26:22
选择字号:
山沟沟里走出的“总经理”
中科院兰州分院“双联”扶贫工作纪实

▲林科禾与妻子在新房前合影

▲村民在领化肥表格上签字

▲双联小组在西迭村发放化肥

▲双联小组在王能干村发化肥

■本报记者 刘晓倩 宋华龙 通讯员 王晶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农民陈志强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自己50岁时,能当上总经理。他经营的康达农民养鸡合作社去年卖出四千多只土鸡,按照每只100元的平均价格,一年营业额可达40多万元。

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和南阳镇王能干村,是中科院兰州分院“双联”帮扶村。以前,仅靠种地,两个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800元左右。现在,西迭村已整体脱贫,王能干村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

修通8公里盘山路

通安驿、文峰镇、鸳鸯镇……离开高速公路,车进入陇南山区,4月,渭河盆地盛开着一片片黄色的油菜花。偶尔,一辆绿皮火车从灰白色的石头山下穿过,多么美妙的乡间风景。然而,美妙的感觉伴随着左摇右摆的盘山路一点点消失。

“前面岔路左转、再翻过两个山头就到。”一个月进村两三次,坐在副驾驶的中科院兰州分院“双联”办主任朱江简直是大山里的“活地图”,没有导航信号,车行驶在几乎没有路标的山区,没有走错一里路。

2012年,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安排兰州分院联系西迭村。2014年3月,兰州分院又开始与王能干村建立双联关系。第一次进入王能干村前一晚,朱江在百度地图上搜索,竟然搜不到这个村。“以前没干这活儿,不知道什么叫大山深处有人家。”朱江感叹。清晨从兰州出发,到达陇南市宕昌县南阳镇王能干村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王能干村在一个海拔2100米的山头上,村子里基本都是上上下下的斜坡路。从南阳镇到王能干村,8公里的盘山土路,车上不去,赶上天气好,步行需要2小时。由于路不通,山上种的药材运不下来,山下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物品也带不上去。

2015年8月,经兰州分院向甘肃省发改委等部门汇报申请并立项,修通了这8公里的水泥盘山路。现在,从王能干村坐车到南阳镇,只需要20多分钟。25岁的付云芳是王能干村村民,她对记者说,这几年,生活最大的变化是有路了,有车能走的路,出行方便多了。

低保户的“脱贫路”

48岁的林科禾是王能干村2013年的低保贫困户。以前,他家上有生病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很贫困。现在,他家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一进院门,林科禾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客厅坐坐。农家院里,四面都是房子,右手边新盖的砖瓦房就是林家的客厅——冰箱、电视、沙发,客厅的标准配置这里都有。朝北的厨房里,屋顶上架着风干的猪肉,米箱里装满了新大米,女主人将不大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养了几盆花草。

路修通了,林科禾种的党参、大黄卖出去了。原来药材要靠人工背下山,一百斤药材,运费就要50元。现在三轮车上山拉药材,一千斤药材,运费一共100元。通过兰州分院组织的电焊培训班,林科禾和儿子学会了焊接,儿子还拿了驾照,跑运输。“技术多了,赚钱的路子也多了。以前想着哪天能脱贫,现在想怎么发家致富了。”林科禾说。

这一天,王能干村117户村民每户都收到了一袋春耕必需品——化肥。55岁的付爱洁很开心,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我们的日子过得苦得很,一年就一千多元钱收入,儿子娶媳妇修房子还欠了一屁股债。这几年,兰州分院‘双联’干部送米、送面、送化肥,再加上我家老头子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生活好过多了。”

西迭村的“致富经”

翻过毛羽山,看着海拔从1700米一路飙升到2460米再返回1700米,温度从20度降到5度,又回升到20度,记者一行到达兰州分院“双联”的另一个村——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西迭村。

西迭村“双联”的故事是这样的:2012年2月底,中科院兰州分院双联工作小组第一次到西迭村是穿着雨鞋走进去的。当时,村里没有路,一下雨雪全是烂泥,越野车都开不进去。村民十几平方米的院子里布满动物的粪便,散养着鸡、猪和牛等牲口。朱江回忆说,就是在这样气味浓重的院子里,一户农民在给孙子办满月酒。

改变,从走不出去的路、糟糕的卫生环境开始。兰州分院多方争取资金,实现了村巷道路硬化,并修建了1.7千米护庄河堤。村委会门口,还架起了篮球架。为了改善不良卫生习惯,兰州分院每年组织“文明卫生户评选和表彰”活动,极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面貌。村民家里的卫生条件明显改观,村民的卫生意识也得到极大提高。此做法得到全省双联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路修通了,环境好了,接下来,如何从脱贫到致富?2013年5月,陈志强怀揣着筹划了4年的养鸡计划找到中科院兰州分院“双联”干部。陈志强喜欢养鸡,自己养了几十只鸡,除了家里吃,还能卖钱贴补家用。2009年开始,陈志强就萌生了开养鸡场的念头。可是,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直到双联工作组来到村里,重启了陈志强的梦想——兰州分院负责购买鸡苗,陈志强联合28个贫困户,康达养鸡合作社正式营业。现在,农忙之后,陈志强带领儿子全家养鸡、卖鸡,“康达土鸡”的品牌已经在周围农家乐、市场、饭店小有名气。去年,陈志强家盖了4间新房,28个一起养鸡的贫困户也实现了脱贫。

科技扶贫“三步走”

兰州分院结合自身优势和宕昌县实际,完成了宕昌县当归、黄芪等中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为宕昌中药材的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西迭村建立了全省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升了村民科学化种植水平。

除此之外,兰州分院还联合甘肃农科院、县科技局的技术人员开展农技等方面的培训。宕昌县科技局局长管正军介绍,以往农民喜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培训,农民学会使用科学的方式防治病农作物的虫害。经过多年对党参、当归标准化技术培训,实现了当归产量、质量的双重提高。

宕昌县委副书记贾永文是西迭村和王能干村改变的“见证者”。他对记者说:“中科院兰州分院根据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和村里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双联工作很扎实,措施很实在,给村子解决了不少问题。”道路硬化,是群众最期盼的事情,路修好了,农民们的鞋底子干净了,出行方便了。目前,西迭村已经整村脱贫。贾永文笑称,“村里的老百姓不认识县里的人,却认识兰州分院的人。”

除了硬件的改变,西迭村和王能干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贾永文说:“农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参加活动积极了,还主动要求发展产业,有的种蘑菇、有的养兔子养鸡,过好日子的欲望很高。”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杨青春表示,双联帮扶工作主要分三步逐步推进。第一步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即:出行难、卖粮难的问题。第二步解决农民从“苦力型”到“技术型”的转变。以前村民外出打工多在建筑工地,劳动强度高,收入低,现在转为技术型,培训了挖掘机、货车司机、电焊工等。第三步是观念的转变,去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引导农民掌握科学技能,提高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今后,兰州分院将按照上级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以科技扶贫为抓手,助推村民尽早走上致富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16-06-13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