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6/12 13:04:35
选择字号: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成立

 

科学网6月12日上海讯(记者黄辛)在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今天,“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城市发展中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于,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遗产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破坏、拆除现象极为严重。

与古建筑相比,近现代建筑一方面由于历史年代短暂,因此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古建筑那样应有的重视,尽管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受保护的近现代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实践时间过短、经验积累太少、缺乏方针准则指导实践等问题,致使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很多从业人员缺乏近现代建筑保护方面的扎实专业知识,需要适合的平台与机会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综合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探索适合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模式与方式。

经过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两年多的筹备与努力,经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届理事会2016年度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正式同意成立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

委员会将致力于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技术、工艺、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并开展相关的传播、教育与交流活动,从而为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重视近现代建筑保护的重要表征。

作为成立后的首次活动,委员会在2016年6月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承办“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专题研讨会。其目的有三:一是昭示近现代建筑遗产面临危机和困境,亟需抢救保护;二是通过研讨,交流不同类型的抢救保护技术;三是团结专家队伍,带动全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本次研讨以“城市发展中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为主题,从技术角度出发,以重点案例为基础,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城市更新中近现代建筑的有效抢救保护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博士认为: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正确、科学的保护理念能够为遗产保护指引方向,但如果没有先进、恰当的技术手段提供保障,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理念就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有时甚至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像无损检测方式的出现,就取代了原来的有损检测技术,从病害调查和测绘阶段就开始了对遗产的保护。很多时候理念可以被传播接受,但落实到保护技术的提升还会有一定距离。借助于现代科技方式,一方面能够使文化遗产妥善地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也才可以更好地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这也正是本次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所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