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中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3 9:57:32
选择字号:
港大教授:你将如何迎接下一个科技春天的来临

 1978 年3 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岳中琦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有6000人参加。这次大会让中国人民迎来科学的春天。

那时,我刚过16周岁的生日,在宣城中学刚刚开始高中二年级的课程学习。同众多同学一样,我深受科学春天来临的影响与鼓舞。虽然大家在生活上都很贫穷,但精神上都极其饱满、朝气蓬勃,老师们认真教学,力争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放出科技新星。当时,社会上人们常讲、常听的一句顺口溜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一鼓作气,在录取率仅3%左右的1979年7月全国第一次统一试卷高考中,不少同学考上了大学。从此,我也进入了学习和从事地球科学和技术的殿堂。

38年过去了。3月30日,从科学网和电视新闻中得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今天,《人民日报》发布了“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的社论。

虽然我又没有资格亲自参加,但是在看到、听到和想到这些新闻报道和社论之后,我也十分感慨和欣慰自己过去38年走过的科研苦旅。

同时,我也十分关心,我们的年轻人和中学生们是如何思考、看待这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又将如何迎接下一个科技春天的来临?

或许有年轻人会问我,你这38年来的刻苦学习、日夜努力和专心钻研科学与技术真的值得吗?你是如何迎接这次科技春天的来临的呢?

我的回答是,这是极其值得的!至少,我以没有虚度的38年光阴迎接来了科技春天的来临!

学好、掌握和精通了的数理化本领,能让我获得了加拿大Carleton大学的奖学金到加拿大留学,之后又被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聘用、从事科研工作,且让我在加拿大组建家庭。再后,它又让我能在香港地区参加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又能在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且让我们的家庭在香港获得了立锥之地。如同小时候看电影《南征北战》听到过的“仗,被你们越打越精喽!”我感到,科技研究也是越做、越写和越讲,就越精致绝伦、越有原创精神,且越能穿越时空。

38年来,因为从事科技研究工作,我能够合法合理地运用科研资助的经费,到全球各国各地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和科技、人文与名胜考察。到今天为止,我应邀或自愿在130多场科技学术会议上和130多个大学和科技单位,进行了460多次学术报告,用中文或英文向众多专家、学子,介绍、交流和请教自己在岩土工程、数学力学、滑坡防治、地震火山和地球系统理论等方面的认识和创新。例如,2015年12月在旧金山参加AGU秋季会议时,遇到了多位多年没有见过面的、在海外工作的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学长,内心高兴。

最为特别的,在2003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思敬院士,邀请我作了一场题为《国际高质量论文研究和思维的探讨》的学术报告。之后,我又在不少大学和科研院所分别作了73场相关学术报告,与众多学子和科技人员分享了我的学习、撰写和研究经验。

38年前,人们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38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数理化是任何科学与技术的根本基础,且与语言、文化和国家(或地区)基本无关!因此,在中学和大学时代,一位年轻人能够学好、精通和灵活运用数理化,那么,他一定能自由自在地自食其力,在世界各地找到工作、发挥能力,解决各种各样科技难题,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科技奇迹。

在资讯、通讯和交通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年轻的中华好儿女应该志在四方,全球为家,在地球村各个村落建设好自己的立锥之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被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科技创新,有序、有效、有力的引领下进行的。而将来,这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科技创新就有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中学生或大学生创造出来的。

(作者系香港大学教授,写于5月31日)

《中国科学报》 (2016-06-03 第7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