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25 9:41:09
选择字号:
互联网+农业:打破区域壁垒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领域具备一定基础,但是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数据不共享、空间差异性较大等现实问题,同时面临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产品研发不够、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主要挑战。

■本报记者 张晴丹

近日,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8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了未来3年的总体目标,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现,互联网浪潮席卷了各个领域,也改变着农业发展模式。“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在慢慢积蓄着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领域、经营领域、服务领域、管理领域具备一定基础,但是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数据不共享、空间差异性较大等现实问题,同时面临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产品研发不够、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主要挑战。

发展有了“灯塔”

《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这样一个行动计划,对于地方来说是一个参照,相当于‘灯塔’,指引我们往前走。”重庆市农委信息中心副主任柯楠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而在做了近十年农业信息化的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秀徽看来,这一次的《方案》,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大机遇。

在专家们看来,现阶段《方案》的出台,对缓解资源环境制约、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等方面会有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引,可以使得“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协同高效发展,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

区域信息壁垒待突破

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特别是“互联网+”生产领域,更多的是涉及到农业物联网方面,比如大田种植物联网、设施园艺物联网、畜禽养殖物联网、水产养殖物联网等。

“农业物联网主要的作用是监测和决策。”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红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强调,我国农田空间差异性、区域差异性特别大,农业物联网应该与土地流转充分结合起来,减少“一家一户”的格局,把土地流转到大户去,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空间差异性,这样物联网监测才具有代表性。

而物联网顶端设计就是要实现大数据共享。“各个地区要有信息的共享,打破区域信息壁垒,才能形成大数据效益,就能发挥物联网应用的作用。”李红军说,比如病虫害、动物疫情等,如果把物联网信息大范围共享,就能更好地实现大数据挖掘,发现很多区域性问题,比如农业疫情发生地点、规模和传播方向等。

在他看来,物联网的决策不具备普适性,应该考虑到区域特殊性、差异性,尤其是决策的制定要有个性化发展,应该与地方特性结合起来。

比如重庆是浅丘加深中丘的特殊地形地貌,“这就需要找到适合重庆丘陵地带的物联网生产和应用模式。”柯楠说,如何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重庆特殊地形地貌的监测,这才是他们真正研究的方向。为此,今年重庆新建了十个示范点,覆盖养鸡、养猪、蔬菜、水果等。

专家指出,数据蕴含巨大价值,数据量越大,数据价值越高。农业大数据价值存在于农业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将大大改变现代农业的运行体系和模式。

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农产品流通更有序,农业管理决策更科学,农业信息服务灵活便捷,提升农业农村信息消费。未来农业大数据在基因工程、精准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一些地区走在前面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有了一些较好的基础。一些地区走在了前面,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天津市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3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

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在农业部、中科院和市农委共同推进下,目前已在完善平台功能、深化示范应用、建设标准体系、开展自主创新、推进电子商务等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为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的有力举措。

据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提供的研究资料显示,宁夏农业信息化近几年发展很快,主要是依托于宁夏政府2012年成立的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6年,宁夏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及监管体系建设等工程目前已在宁夏全面启动。

此外,黑龙江垦区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主要开展了大田种植生产、农业电子商务、农机精准作业等。实现了水稻育秧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自动卷帘通风,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温湿度、控制卷帘通风等。

据王秀徽介绍,派得伟业一直致力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地进行了集政府监管、生产管理、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的建设,进行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应用效果显著,成为当地典型的样板。

面对挑战 改善环境

尽管“互联网+”现代农业已经有了星星之火的态势,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国内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且因区域贫富差异而完全不同。

专家指出,信息技术的产品,在研发上还存在问题和差距。比如涉及到物联网所用到的传感器,存在性能不够好、产品价格高、稳定性相对较差等问题,而且还没有形成感知、传输和控制的完整闭环。

有专家表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地改善和加强。无论是在政策上、农民信息化素养上,还是在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上,都需要进一步培育,使得我们的大环境更有利于“互联网+”现代农业更好的发展。

“随着《方案》的实施,到2018年,‘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柯楠表示。

“作为农业IT企业,我们将更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现代农业各类主体的内在需求,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等技术,做好顶端设计,参与农业大数据开发利用,开发移动互发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探索应用模式及长效机制,我们将为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添砖加瓦。”王秀徽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5-25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