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首家农业公园落户何处终于落定。农业部与山东青岛平度市政府、茶山集团就全国首家农业公园项目正式签约。
不同于传统的农家乐,农业公园是一种把田园生活体验融入农耕文化、科研文化、乡土文化的全新旅游模式。据悉,公园坐落在毗邻茶山风景区的平度市店子镇,占地30万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016~2018年,建成后将成为今后国家农业公园评选和审批的参照标准。
前不久,农业部发布了《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5》,通过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对201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山东青岛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八。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力确实不可小觑。在35个城市中,青岛是唯一一个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人均占有量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数量居全国之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居全国第七位;2015年,青岛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0亿元……
无论是全国首家农业公园的落户,还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跻身前列,都是青岛市近年来都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最好体现。
产城一体型都市现代农业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部位,濒临黄海,海岸线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一方面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腹地广阔,气候特点兼备季风气候和海洋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以2014年数据来看,青岛市农业总产值299.9亿元,农业增加值183.5亿元。通过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等措施,青岛市率先打造和完成了高水平的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创汇能力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2015年,农业部对青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授牌,示范类型为东部沿海地区“产城一体”型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所谓产城一体,就是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都市现代农业与城镇建设的空间一体、产业一体、功能制度一体。《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出了要发挥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将都市农业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推进产城一体化,致力于成为全国发展产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的新样板。
如何发展“产城一体”都市现代农业之路?青岛市提出了“一轴三片,四区多点,圈层发展”的总体框架。其中“一轴”指的是大沽河高效生态农业走廊,以河为轴,在两岸打造蔬菜、林果、花卉园艺、休闲渔业、高档设施园区等高效设施农业和美丽乡村展示的生态走廊。“三片”指的是三大生态间隔区——东部崂山、北部大泽山、南部大小珠山生态间隔区,发展生态涵养、绿色屏障功能;“四区”指的是四大现代农业功能区,通过粮油生产功能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功能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区、现代渔业发展区的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多点”即是指基于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蔬菜、林果、花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建设高端农业精品园、示范园、标准园,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成为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教育及科技展示的基地。
在此基础上,依托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的延展,以距城区距离通达性为依据,逐步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在空间上的圈层布局,打造城市农业发展圈、近郊农业发展圈和远郊农业发展圈三大圈层,分别以承担不同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功能为主导。
挖掘现代农业发展潜力
5月17日,青岛市政协组织了部分全国、省政协委员以及市、区政协委员考察了青岛市部分现代农业园区,并召开座谈会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特点已经显现出来,并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应该高度重视规划建设青岛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山东省政协委员程玉海表示,他建议,青岛应抓紧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体系,并依托院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山东省政协委员马波则表示,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都市农业的一个表现形态。他建议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旅游发展“不能完全在城市中,而是要让城市与乡村结合”。
此次座谈会还提出,面对青岛市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农产品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继续挖掘潜力。
“青岛目前也计划进一步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农村金融、农业投资整合等多方面。”此前,青岛市农委财务审计处处长杨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各项改革的推进,令青岛示范区成为一个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先行区”和“样板”。
(胡璇子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6-05-25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