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重视人才是摸准了创新的脉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这句被写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话,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备感振奋。
吕薇表示:“重视人才是摸准了创新的脉,没有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需要多层次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和研发人员,还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纲要提出,我国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须发展壮大,应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吕薇对这一提法十分认同。她说,企业家是十分重要的创新要素,他们把科技成果和其他生产中的创新要素组合起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我国的一些创新型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如果没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家,企业发展不到今天。”
如何激发科研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本在纲要里找到了答案:提高创新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落后,没有自信,始终跟着人家走的话,我们要大幅提升科研水平是不可能的。”朱道本认为,目前科研工作者本身的自信心还不够。“自信”被朱道本反复强调,“以往我们总是比较重视从国外引进人才,但现在我们国内也有条件培养出很优秀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更多自信”。
在专家看来,提升自信最重要的是“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这不仅包括“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更重要的是“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指出,这是国家首次提出“建立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是纲要的一个亮点。
纲要提出,要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朱道本相信,纲要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发展提供好的科学文化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