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寂 马晓澄 申安妮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时间:2016/5/6 13:36:36
选择字号:
中国“载人飞行器”打入美国医疗领域

 

 
▲亿航联合创始人、首席营销官熊逸放演示模拟驾驶“亿航184”。
 
 
▲“亿航184”。
 
 
▲熊逸放与“亿航184”
 
 
新华社记者陈寂 马晓澄 申安妮
 
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想象一下:你像跨进私家车那样坐进飞行驾驶舱,在平板电脑上输入目的地,飞行器自动起飞,带你安全到达目的地。中国一家民营无人机公司——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宣称:这个梦想正在接近现实。
 
5日,亿航对外宣布,其已经与美国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者将采购1000台定制版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用于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运输。这意味着,这架飞行器向商业化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载人飞行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黑科技”?想飞就飞的航行靠谱么?从化解堵车“痛点”到急送移植器官,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它还能扮演什么角色?未来有何应用图景?它的出现又对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亿航。
 
闯入美国医疗领域的中国“载人飞行器”
 
一个是中国无人机生产商,一个是美国生物科技公司——亿航与美国朗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这两个颇具前沿色彩的中美科技企业,在宣布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将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并在未来15年内,依托“亿航184”进一步合作开发用于器官移植运输的“人造器官移植运输飞机(MOTH)”系统。
 
根据亿航公布的协议内容,朗生物科技公司采购的飞行器将设置在其器官制造设施外,并在其飞行半径内,按预设路线飞行于医院和充电装置之间,从而使人造器官能够在制成后的活性窗口期内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
 
朗生物科技公司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专注于通过创新型疗法治疗肺部疾病。
 
“器官移植医院和未来制造人造器官设施所处的显著地理位置,让亿航的技术完美适配于空中高速公路系统和低空航路系统。”该公司总裁兼CEO玛蒂娜·罗斯布莱特(Martine Rothblatt)博士表示,“通过与亿航的合作,我们期待每天能运送数百个器官,这意味着MOTH系统将不仅有助于每年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还能节省数百万加仑的航空汽油。”
 
根据协议,朗生物科技公司将基于该系统的开发进度进行采购、并力争取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许可,以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于其异种移植器官产品的批准。
 
“亿航184”是该公司今年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展(CES)上发布的一款纯电动的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官方介绍显示,其可以最大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23分钟短途飞行,并将单名乘客运送至机载平板电脑智能应用中预先输入的目的地。
 
“这正是我们创造‘亿航184’时所期望带来的全球影响力。”亿航公司CEO胡华智表示,“与朗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将‘亿航184’带入到医疗急救领域,有助于革命性地改变美国现有的器官移植运输体系。”
 
故事的主角,是一款名为“亿航184”的载人飞行器。今年初甫一面世,这款极具科幻感的“中国制造”便吸引了全球科技媒体的广泛关注,激发起世人关于自动载人飞行器应用的无穷想象。
 
森林深处的无数次失败
 
两年前,当航模爱好者胡华智在已经废弃的广州世界大观的森林深处做出一台红色6旋翼无人机的时候,他未曾想到,这个仿佛科幻电影中跳脱出的飞行器有朝一日会有可能改变美国现有的器官移植运输体系。
 
身为一个深耕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老总,胡华智曾带领团队担当北京奥运会指挥调度系统的方案提供方,而后又连续服务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骨灰级”航模爱好者,胡华智早于1999年便开始了自己制作飞行专业模型,在2004年和朋友造出了一架共轴双桨直升机,并且将赚来的钱大量花在这个兴趣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小更便宜的传感器的出现,制作多旋翼载人飞行器的想法开始出现在胡华智脑中。
 
“直升机有一个很大的螺旋桨在上方,有一个尾桨在尾翼,高精密且复杂。但它只有两个螺旋桨,任何一个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会给飞行器带来致命的影响。”胡华智说。而他的新设想是,飞机任何一个系统坏了、短路了都不会影响任何其他部分。把飞行的控制变成自动化操作,飞机上任何的东西可通过系统检测是否坏了,坏了就让飞机就近降落,保证人没有任何伤亡。
 
亿航联合创始人、首席营销官熊逸放告诉记者,多旋翼的设计,使任何一个螺旋桨出现问题时,都能有足够的“冗余”去保持飞行器在空中的稳定。通过改变多旋翼飞行器中心的飞控算法,来调整其他螺旋桨上的动力分布,从而确保整个飞行器可以安全飞行和降落,这就是“亿航184”的设计初衷。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和消费级无人机相比,载人飞行器的螺旋桨大了数十倍,它加速与减速的惯性要难控制得多,如何通过这种加减速来调整飞行器的方位与姿势,成为胡华智和他的伙伴们最大的挑战。
 
“那个红色的原型机,设计非常简陋,就是用于早期测试的。我们中间经历了很多失败,飞行器还从空中掉下来过。”熊逸放告诉记者,2014年底,仍旧是那个森林中的“秘密基地”,“亿航184”原型机成功完成试飞。
 
就在这一年,胡华智团队也凭借制作小型无人飞机作为验证机,研发出无人机飞控系统,诞生了日后亿航的主线产品——消费级无人机GHOSTDRONE的第一代产品,广州亿航随之成立。
 
广州亿航无人机公司藉此开始全面发展,成立了“亿航184”相关的各个部门,其中之一就是亿航复合材料中心。该中心由业内专家孙勋和刘润平带领,完成了“亿航184”的最终生产。
 
“亿航184”,意指1位乘客、8只螺旋桨与4个轴。初创才两年的中国科技企业,想用这3个数字的简单组合,构想一个对现存逾百年的人类载客飞行方式的颠覆性革命。
 
载誉“飞行”面临重重挑战
 
在收获无数鲜花和掌声的同时,市场和消费者也向该产品投来怀疑的目光。自动驾驶、航行WIFI、空调座舱……“亿航184”能否实现亿航公司所宣称的这些炫酷功能?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亿航184”只是“看上去很美”。更有甚者尖锐地指出,这款产品的推出完全是一种宣传策略,是在“蔑视消费者的智商”。
 
质疑一:它能飞吗?亿航官方资料显示,“亿航184”自动驾驶飞行器净重200公斤,整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06KW(8马达),海平面续航时间为23分钟,额定载重100公斤,平均巡航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目前,外界对“亿航184”真正飞行的印象,都只是停留在亿航公司发布的简短宣传视频中。由于其还未在公众面前进行载人试飞,外界对其飞行能力依然存有怀疑。一名知乎网友说:“一个飞行时间23分钟的载人飞行器,如果用正常的飞法,还没有飞到五百米就没有电了,别提在城市间穿梭了。”对此,熊逸放表示,目前公司的各项技术指标仍在进一步完善,待条件成熟,将进行公开试飞。
 
质疑二:它安全吗?对于一款载人飞行器而言,安全无疑是衡量其是否可以推向市场的最重要指标。亿航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亿航184”自动驾驶飞行器使用纯电力驱动作为动力,不存在因发动机熄火造成的危险。此外,“亿航184”对飞机器所有飞行部件进行全备份,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飞行器依然能保证正常飞行,保证人机安全。
 
一名不愿透明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亿航184”与其说是一款产品,不如说是一个概念。就算做得出来,也不代表大家敢坐,因为就目前所看到的信息而言,它的安全系数并不高,包括无避障性能展示、缺乏紧急情况下的手动操作切换等。针对安全性能的质疑,亿航公司表示,产品的性能将在未来不断完善。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产品本身做得足够硬,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我们要确保飞机是绝对安全的,绝对不会出现什么状况。其它的我们认为是水到渠成。我们也将在合适的时机把‘亿航184’拿出来,展示它可以做到什么。”熊逸放说。
 
质疑三:它能通过审批吗?相比较技术难题,监管难题似乎更难以逾越。目前,世界各国对通用航空产业的开放程度仍然不一。此外,各地对这两年受到消费者热捧的无人机的法律监管尚且未能跟上,更何况更加超越想象力的载人飞行器?
 
对此,胡华智表示,因为“亿航184”开创了一个科技行业的全新领域,相关的规定和机构还有待完善。“在这片未知的领域中,我们正在与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紧密合作,以推动和规范未来的空中交通秩序。”他说。
 
开拓“中国制造”新疆界
 
与亿航一样,目前全球多家科技企业都剑指“载人飞行器”这一目标而各自发力。德国一家企业推出拥有18个螺旋桨、机体接近直升机的飞行器;美国企业也研制出单人驾驶的悬浮飞行器;先由新西兰企业研发、后被深圳光启科学收购的马丁喷气飞行包也完成了载人飞行测试。
 
但当“亿航184”首次亮相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展,仍然获得了全球科技媒体的追捧,全球科技市场对“中国制造”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亿航的载人飞行器在今年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成为了最大热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称:“虽然这个飞行器何时甚至能否载客仍是未知数,但是将有可能搅动美国的天空。”
 
美国著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则表示,“亿航184”载人飞行成为现实也许还需时日,我们也无法预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将如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尽管如此,有一家想法超前、能够振奋无人机行业的公司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目前,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制造水平已处于国际前列,在市场份额、研发制造能力、应用广度深度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言者。
 
以消费级无人机生产重镇深圳为例,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市出口无人机30.9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猛增7.2倍。深圳无人机主要出口至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其中出口欧盟2亿元,增长14.2倍。
 
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云体系联盟顾问、无人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景安表示,当今世界,制造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400多家研发、生产和销售机构更让中国民用无人机,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送货、航拍、勘测、农用等,无人机不仅推动着消费娱乐产业,更在催生庞大的商业市场,今年载人飞行器概念的出现,更构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商用应用平台。”张景安说,值得骄傲的是,无论是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会,还是各国相争的国际市场,中国无人机已成为绝对主角,尤其像亿航这样“敢想、了不起”的创新企业代表了“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对于中国的“载人无人机”还能飞得多高,亿航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严治庆则有这样一个愿景:整个行业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让所有普通消费者享受到乘坐无人机的体验,但是在不同行业的特定应用场景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旅游业岛屿之间的观光通道,在山区地带的物流交通运输,在交通事故和医疗急救中的紧急救援……
 
“当这些场景都得以实现,也是更多‘中国智造’不断涌现的时候。”熊逸放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