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项目30日获詹天佑奖
工程大奖为何首次颁给老建筑
天津市先农大院夜景。何 易摄
3月30日,《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詹天佑奖自设立以来,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近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项目。
一个老建筑的保护项目,竟能获得土木工程大奖,如此“反差”,带来什么启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如何获得,还遇到哪些困难……天津经验值得“深究”。
——编 者
在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街区的腹地,有一座著名的庆王府。这座当年由清末的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并督造的宅院,在近百年之后,与静园、曹禺故居、先农大院等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一起,赢得了2015年度的中国土木工程界的詹天佑奖。
技术工艺先进
新技术的大量使用,保障了老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功能
詹天佑奖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以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为宗旨。申报本奖项的工程需整体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而一个关于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项目,能有多少技术含量?也因此,当获奖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感到非常诧异。
偏偏就在这些老建筑上,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大规模运用,保障了历史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功能。特别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微损防潮层化学修复方法”,成功解决了老建筑墙体受潮、酥碱等棘手问题。
防潮层修复是老建筑修复的关键。传统技术需掏空原墙上的老砖,换上新的钢筋混凝土防潮板。而新技术则是采用无压力化学注射工艺,从砖缝处斜45度角钻出孔距12厘米的小孔,再向孔内注射专业防水剂,把水阻挡在墙体之下。不仅大大节省人力、更完整保留了建筑墙体,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建筑使用年限。
目前,这项技术已陆续在五大道30多幢历史风貌建筑修复中得到应用,最长已有约5年之久,均未再次发生受潮、酥碱等问题。
此外,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能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处理;“火眼”视频图像火灾探测系统,可以实时探测摄像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火焰或烟雾,并发出报警信号;一体化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能够改造建筑排污系统,改善建筑环境,提高节水效能;外檐墙面清洗技术,能清除墙体表面污垢,实现建筑外檐的统一协调……
天津还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将历史风貌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产权情况、房屋完损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资料建立数据库,成为保护整修的依据。
保护政策系统
政府引导、专家咨询、企业运作、公众参与,实现全方位保护
城市建设,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好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一直是难题。在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军看来,要破解难题,新技术运用只是开始。
据介绍,从2005年开始,天津就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推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颁布实施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巡视员路红说,《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天津市相继成立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监督员队伍,形成了“政府引导、专家咨询、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
其中,保护委员会是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建筑、文物、历史、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历史建筑保护的评审工作;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公司是按《条例》要求成立的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腾迁、整理的国有企业;而来自各方面的社会监督员,则为历史建筑保护织就了一张紧密的监督网络。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说,天津历史建筑群落的街区肌理和建筑主体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留,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模式,对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历史建筑保护具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价值。
活化利用精心
“小心”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居民腾迁、产业引入的关系
“‘冰冻式’保护并不可取,建筑要活化,要发挥它的价值功能。但这个‘度’怎么掌握,我们仍然在不断摸索。”冯军说。
既然是摸索,“小心翼翼”便成为天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
首先,“小心”处理历史建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整修开始前,居民腾迁工作就要逐步进行,通过房屋置换、货币置换等方式,使原有居民既得到妥善安置,又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当然,也有不愿搬离的住户。近些年,对于历史街区内未经腾迁置换的房屋,也陆续解决了集中供暖、危陋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外檐粉刷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的问题。
其次,“小心”处理商户与老宅之间的关系。历史建筑不同于普通房屋,不能随意拆改,但投入运营后监督管理难度很大。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公司会向商户详细介绍建筑使用规范,签订租赁合同时,要附加签订《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书》。房屋使用功能和内部装饰方案经审批通过后才能施工。同时,建立商户巡查机制,由专人定期入户巡查。
为历史建筑引入合适的产业,天津也费了不少心思。庆王府如今既有文化展示的公益性质,也有商务会议、旅游休闲等产业形态,已成为天津一处独特的文化休闲空间。作为开放性街区,先农大院与民园西里的街区内会定期举办“赶巷子”创意市集、良品生活市集“简良集”,以及众多特色活动,让老建筑文化与新生活方式融合。
最成熟的案例当属静园。静园前期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腾迁费用1600万元,整修费用800万元。目前静园已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开园8年间,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34万人次,实现文化宣传、展览展示、纪念品销售、影视剧拍摄场地租赁等多元化业务经营模式,资产规模较成立之初增长2倍。目前,静园已收回前期投资,成为历史风貌建筑市场化运营的成功范例。
保护利用的过程中,难题很多。最让冯军头疼的,是资金。自2005年成立以来,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公司累计融资54亿元,贷款余额还有26.5亿元。冯军认为,历史建筑保护与一般的文化产业不同,而目前的融资成本偏高,在这个方面还缺少很好的顶层设计。
他举例说,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出面设立产业基金,帮助企业进行建筑类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企业的融资成本会相应降低。未来,他希望有相应配套措施,对投入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给予减税或免税,激励资金来源更加多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