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8 10:36:30
选择字号:
观点:国家实验室应该如何建设

 

■白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并将国家实验室定位于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成为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他强调国家实验室应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通过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定位、方向、发展模式与路径,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但如何谋篇布局,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成中国科技界的新局面,转化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考验着中国科技界的胸怀、智慧与战略眼光。

目前,关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一切讨论应该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应该准确把握中国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应该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和“坛坛罐罐”,从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原则性要求与具体的运营举措。

首先应该明确,作为国家实验室必须具备下列五个基本特征:

战略性:国家实验室必须服从国家战略性的科技目标,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创新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等根本性问题;另一方面,要集中在事关长远和根本的核心科学领域,作出关键性的、里程碑式的科技贡献,担当大国责任,维护大国尊严。

引领性:国家实验室必须指引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必须引领未来产业结构与模式,必须带领国家科技体系的各路大军协同创新与共同发展。最紧迫的战略性需求、最核心的科学问题、国际一流的团队、最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与科研条件,要在国家实验室实现融合。

整体性:在保障每个国家实验室运营自主性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实验室的整体性,形成协同攻关能力,从而强化示范与引领的作用。这其中,应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建立国家实验室领导组织,独立于国家任何行政机构。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着眼于服务的功能,协调好国家实验室与国家现有科技力量的衔接,并根据国家实验室的发展需要,重新梳理和优化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度体系与科技力量总体布局。

法理性:国家实验室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通过立法来固化国家实验室作为创新基础平台引领者的地位,避免在混乱的竞争格局中丧失定位与目标。与此同时,以立法来保障国家实验室的运行,也是规范各类科研群体职责的重要契机,我国依法治理科技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将借此实现跨越性发展。

继承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重打锣鼓另开张”来建设国家实验室,应该继承现有国立科技机构等的人才、科研保障条件和运行机制中的积极因素,以提升国家实验室建设与产出的速度与质量。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不应是白手起家,而应是凤凰涅槃。

如果坚持国家实验室的上述基本特征,其建设和运营的基本思路也就自然清晰了,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国家出钱、部委点菜、国立科研机构提供厨房、募集的国际领先团队掌勺、社会公众品尝打分”。这其中涵盖着建设什么、怎么建设和怎么运营等几个重要问题。

实现国家意志,是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根本要求。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的,必须审慎确定建设的领域。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防部等部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优先领域,并由党中央和国务院研究决策。不受现有研究体系的羁绊,不受现有势力与利益格局的左右,避免矬子里拔高个、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国家意志是硬性约束,在勇于“破”的同时,更要提升“立”的决心与信心,对于国家发展的急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没有合适的体制机制,创造新的体制和机制。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模式,是国家实验室成败的关键。科技发展的中国特色,从经验和传统来说,我们有成功运营世界上最大体量国立科研机构的经验、有“两弹一星”等通过集中攻关快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辉煌成就、有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科技快速发展的道路自信;从困难和不足来说,我国科技陷入大而不强的发展瓶颈,科技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不足,科技治理格局相对混乱。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要更快、更好地建设国家实验室,首先要依托现有国立科研机构的大型、先进科学装置与大集群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等,高起点发展。在此基础上,“腾笼换鸟”,着力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国际一流、高度流动性的国际化团队。在团队的构建上,应采用国际先进经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以职业管理人员和高级支撑人员为固定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价格,按照实验室目标与方向,全球招募合同制的科研人员和团队,并适时更新实验室负责人、方向与团队。国家实验室依托的国立科研机构,应该拿出资源,充当新旧体制之间的“适配器”,协调国家实验室的用人新机制与我国现行人事制度之间的冲突,消除高水平科技团队的后顾之忧。至于国家实验室的运行与科研经费,可以5年为一个周期,打包向国家财政集中申请,国家实验室全职人员不再牵头申请其他渠道国家科研经费。这样既保证了国家实验室科学家的目标和精力集中,又可促进国家实验室与其他创新单元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科学的评估评价是国家实验室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实验室的评价,应是相对长周期的、科技战略诊断类的评价。其中,以定性评价为主,重点关注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对于国家实验室的满意程度,而以定量评价为辅,委托权威的科技智库,对国家实验室所在领域的国际地位进行计量分析。依据评价的结果,国家实验室领导机构作出实验室、研究方向和资源的调整决定。在具体的定性评价方案上,各个国家实验室的评价,应以相关部委牵头,组织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科技管理专家等进行评价;国家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应由国家实验室领导机构负责人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汇报,并据此审定下一个周期的经费预算。这样的评价,有利于跳出科技圈内的自说自话,国家实验室必须直接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负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6-03-28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