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刘昱含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4 9:42:32
选择字号:
赵玉龙:专注的创新之美

 赵玉龙

■本报记者 韩琨 通讯员 刘昱含

“可以不要采访吗?”

在联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玉龙的过程中,这句话他说过好几次,并不是出于谦逊或者客套。

“其实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专注做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坚持在这个领域里探索新知。”不久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赵玉龙在接受采访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此前,他已经是“长江”“杰青”双料教授,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微纳传感与测试技术”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谈起自己的科研成长历程,他依然谦逊:“我还只是个探路人。”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虽然并不是乐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人,但说起他熟悉的科研、培育学生,赵玉龙不仅只是简单的“聊一聊”,朴实的话语背后凝聚的是一片真诚和多年思考。

本科毕业后,赵玉龙在中国船舶工业705所工作了五年,之后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返校园。2000年,蒋庄德院士团队获得国内第一个MEMS研究科技部立项,师从蒋院士的赵玉龙作为团队骨干开始了在MEMS传感器领域的求索之路。他说:“传感器就是机械的感知神经。”

赵玉龙办公室的抽屉内,满满当当都是传感器芯片。“我这里有很多,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这个。”他笑着拿出一个芯片兴致勃勃地介绍,“在这个指尖大小的芯片中有很大的乾坤,既有机械结构,又有测量电路和电子转换器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小小的芯片中实现耐高温、超高压、高过载等等功能。”

赵玉龙开展了硅隔离SOI薄膜和多层应力匹配薄膜理论和技术研究、MEMS高频响、高精度、微型化、集成化等研究工作,研制出了系列耐高温、高频、超高压、高过载MEMS传感器、MEMS集成多传感器及系统,形成了特种MEMS传感器及其集成传感器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在航空、航天、兵器、石油化工、能源以及危化品储运领域等200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

“要专注,太发散就会失去主心骨。”在这个言必谈创新的时代,赵玉龙有他自己的“创新观”:“术业有专攻,创新也要围绕主业,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围绕传感器这个“主业”,赵玉龙也在探索交叉领域的新技术。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校内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大氛围为赵玉龙带来了很多新鲜的领域和方向——在生命学科领域里探索生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的研发,与电信学科合作研发的飞秒激光制造技术还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我所有的创新都是立足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加工,这些新的idea不断丰富我的方向。”赵玉龙说,而他每年获得7到10项发明专利授权,也正是得益于此。

“谈不上‘传道’”

科研之外,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任务,身为博士生导师的赵玉龙还承担着“师者”的责任,免不了要谈谈人才培养。面对这个话题,赵玉龙诚恳而谨慎。

他说:“像韩愈所说的‘传道’的境界,我们谈不上,只是尽心尽力罢了。”此外,他同时指出:“真正谈育人,应该是研究生阶段,主要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

目前,赵玉龙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共计三十多个,面对已经具备一定的阅历,相关的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学生,赵玉龙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他们从创意一步一步探索、研究的能力,最终落实为高度概括和总结的论文。有了这样系统的训练后,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很快地接手新工作。

专业能力是赵玉龙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但工科领域之外的内容,他也推荐和鼓励学生争取了解。这一点,与普通忙碌的工科教授有些不同。

在定期与学生们开会的时候,赵玉龙总是不时地推荐他们读一点人文类的书籍。他说:“工科专业培养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程类人才,但不能除了专业知识外别的一概不知,学生不能做书呆子。读一些人文经典,对于他们的心智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环境都大有好处。”

“读这些经典只是希望学生们在日常的工科训练之外有所补充。除了《论语》《中庸》外,我也建议学生们有空读一读《明史》。”赵玉龙笑道。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能够督促个人为自己的工作、学习作好短、中、长期各阶段不同的计划,‘知行合一’就是在讲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经典中有许多朴素的道理,平时读一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赵玉龙说道。

《中国科学报》 (2016-03-24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