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3 10:37:05
选择字号: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
樊胜根给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出“良方”

 樊胜根

■本报记者 李晨

3月19日,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这一论坛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16届,每年3月两会闭幕后的一周,它成为中国政府高层与国际商界、学术界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所长樊胜根博士,是唯一在国际农业科研机构任所长的中国人。他在出席本届论坛时谈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的建议。而在论坛召开前一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农科讲坛上,他已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技术方面将会遇到很多挑战。”樊胜根告诉记者。

首先是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差价,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给国内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是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问题。过去10年,我国的农业补贴从占GDP的1.4%上升到3.2%,约为2万亿元,是国内农业科研经费的10倍以上。“如果这些钱用来做农业科研的话,对增加产量会起多大的作用?”樊胜根认为,这种补贴方式和WTO的做法不完全一致,而随着粮食进口贸易的全面放开即将到来,中国将面临很艰难的抉择。

与此同时,中国这种补贴方式带来了环境恶化。樊胜根说,40%的耕地退化;化肥的使用量是全球水平的3倍,高于荷兰;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等。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很多地方的产量会下降30%到50%,而且地区差别很大。”樊胜根说。

“我们的食物结构会变化,吃得更多更好。”樊胜根介绍,未来10年,中国对农产品需求还会不断上升,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2030年,亚洲的中产阶级将占全世界的70%左右,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将达到4亿~6亿人,中产阶级每天消费10到100美元,这对将来的自然资源形成巨大的压力。

而食物安全问题包括:工业化进程导致耕地污染;密集的农业活动带来社会安全隐患,比如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水源污染等。

另一方面,营养不均衡的问题还在困扰我们。“很多人群营养不良,尤其农村地区还有10%的儿童缺乏营养,表现在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和体重比较小。”樊胜根说。而成人却表现出超重趋势,2008年中国人的肥胖比例是25%,现在已经达30%、40%。“这个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还快。”樊胜根更为担忧的是,我国儿童超重比例快速上升,有1/3儿童一出生就超重。此外,隐性饥饿也大面积存在,国人饮食里缺乏微量元素,这将对智力和体力产生影响。

国际经验的六种选择

上述种种挑战都说明,“其实是供给侧方面出了问题,怎么改?”樊胜根从国际上的经验出发,总结出了六种办法。

首先,改补贴为收入支持。“现在的补贴方式对经济的回报很少,对粮食的回报也在慢慢趋缓。”樊胜根说,补贴的主要是水稻、小麦等主粮,而营养主要来自蔬菜、水果、豆类,这些却没有得到补贴。大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补贴少,科研也没有跟上,最终导致大豆种业被国外公司垄断。“所以政策必须要改,能不能把给农民的投入补贴和价格补贴转成收入补贴?这样农民也不觉得吃亏了。”樊胜根希望相关研究和实验能尽快展开。

其次,实行制度改革建立更有效的食物生产系统。两年以前,国际农业领域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小农越小越好。但是今年这个概念受到了挑战,“小”已经不是最好的。樊胜根说,要么让小农转移出去,要么扩大其规模。留在当地的农民就可以扩大规模,土地市场必须存在,所有权跟使用权可以分开。土地市场必须发展,还要配套机械化、合作社等。

“另外,扩大社会保障,不仅仅扩大范围,还要扩大深度、广度,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樊胜根认为,现在有些地方土地规模化改革的进展不顺利,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还是农民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对农民来说还不够完善。

第四,鼓励多边互惠贸易。“巴西的粮价一直在下降,而中国的粮价为什么在上升?”樊胜根解释说,因为我们没有巴西那样的土地和水资源,我们缺水、缺土地。“我们能不能进口需要大量土地和水的农产品,而生产不需要大量水和土地的农产品,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优势。”同时,中国的农业科技要走出去。可以为非洲、拉丁美洲、南亚国家提供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当他们生产更多农产品以后,就可以把粮价压低,中国就可以选择进口价格较低的粮食,这样比较有保障,比较安全。如果主要的进口来源集中在一两个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樊胜根说。

第五,增加气候适应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投入。“生产更多,而用更少的资源,得到更多有营养的摄入。将来的技术必须多赢,赢产量、赢营养,还要对气候变化、对环境有好处。”樊胜根认为,例如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是非常好的渠道。而国际水稻所的四氮水稻则可以做到节水、增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水和能源的利用,实现多赢。

最后,支持生产和消费更有营养、更安全的食品。这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增强监测机构的能力和资源;转变补贴方式 ,投资从主食作物转向更多有营养的食物;采取财政政策引导可持续的、健康的饮食,补贴营养丰富的食品,对不健康的食品征税;减少食物浪费和损失,食品价格应当反映投入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

樊胜根告诉记者,科技政策研究对供给侧改革很重要,要打破不好的政策,以便确保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有效性。要为多赢的农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环境,例如,效率、包容性、气候适应型、可持续发展、方便营商等,通过反复试验,提出务实、渐进式的改革方案。

《中国科学报》 (2016-03-23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