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望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3 10:14:07
选择字号:
美国大学生创业见闻与思考

 

■胡望斌

利用访学的机会,我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旁听了几门与创业相关和感兴趣的课程,上课期间我同讲课教授、学生围绕一些创业问题和现象展开了交流和探讨。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全球创业观察(GEM)2014报告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美国参与创业或者经营企业的人数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4%;美国25岁至34岁人群中选择创业或者经营新企业的比例达到18%;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30%;美国成年人中认为现在是创业好时机的比例超过50%。而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很多教授甚至认为创业教育“用力过猛”的中国,一些相关数据却并不乐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差距的存在呢?

首先,大部分上课的美国学生都谈到在美国创业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普通、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从娃娃抓起的美国创业教育,从小学就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类的作业和训练,那时他们甚至就对产品开发和创业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大学课堂上,大量的创业企业CEO、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投资和孵化人员的课程参与,更是拉近了学生与实体创业的距离感。

其次,美国给予创业极高的精神鼓励,也促进了美国大学校园内学生自主创业的浓厚之风。创业精神被认为是构成美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项十分令人尊敬的工作。创业成为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等,几乎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

第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美国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态度。国内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害怕失败,尤其对女性创业者更是如此。而在大多美国学生看来,创业其实从不会失败。因为在美国创业失败者并不会被打上失败者和耻辱的烙印。相反,他们认为从失败经验中积累了知识和智慧,并将此看为无尚荣光和一种荣誉勋章。以前的创业失败者甚至会得到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的青睐,比初次创业者拥有更多的股份。这让我想起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的那句话:“每一处出口其实都是另一处的入口。”其实,害怕创业失败进而对创业行动犹豫不决,的确是可以免去失败的机会和可能,但与此同时也自然会失去了成功的机遇。

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在校学生创业蔚然成风,有做平台类创业的,有做科技创业的,也有部分做实业类创业的。而在教授们看来,美国校园的创业潮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十分注重培育创业生态系统,所以美国的创业生态圈相比中国要成熟很多。美国政府尽力打通产、学、创各个环节,多项措施确保大学校园创业商业化、产业化的顺利开展。比如,发起“创业美国”计划以利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深度合作;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大学附近以便于联合开展研究;与大学合作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制定有利于大学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拜杜法案》《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法律法规;注重引导大企业和新创企业的创新合作等等。创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和资源约束,美国政府也提供一系列措施来为创业项目保驾护航:鼓励考夫曼基金会每年捐助近亿美元来资助新创业项目;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等多个资金投入巨大的政府资助项目计划;严格保障创业者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建立大批校园创业孵化器以及专业创业加速器……

对于未来创业的趋势,笔者通过和教授们的讨论,也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在当下尚未有太多大品牌坐稳的移动互联时代,谁都会有机会,这对大学生创业是利好的。但因传统互联网公司依然影响力巨大、移动互联网混战中也已逐渐形成一些巨头,创业竞争会空前激烈。只有那些能及时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转化为商业机会的创业者才有希望。所以创业者的创新思维、更快速的行动、更高专注度、更深的细分领域、更精准的移动互联新兴领域判断、运用互联网思维做价值观营销、建立价值后移模式(类似商业模式中的饵钩模式)等,从而实现与巨头错峰而快行就显得十分关键。而从稍微长远来看,全球面临的冲突、能源、环境、健康、人口、交通、城市化等诸多挑战将会孕育更多突破现有过于注重互联网用户琐碎需求的创业机会。

当前的创业时代,正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中所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今天的过剩经济时代,创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过剩的。而如何把过剩变为紧缺,是每一个创业者需要考虑的。精益创业的理念很好,但我认为精益可能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并不一定是最终目标。中国企业大多习惯学习和模仿的模式,因而中国企业甚至中国经济长期难以摆脱从1到N的困境。而多借鉴美国的经验,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进行创造性破坏、改变游戏规则的创业企业涌现,才应该是我们乐于和亟须看到的。

(作者系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国科学报》 (2016-03-03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