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鹏 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2/28 9:16:30
选择字号:
中国医生在南极种出蔬菜 国外科考队员常来蹭饭

 

王征,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2014年10月30日,他受国家海洋局邀请,从上海出发,乘雪龙号远赴南极参加第31次国家南极科考任务(即中山站越冬任务)。在中国南极考察中山站,他不仅给考察队员们看病,还成功培植了蔬菜,为南极考察队员的营养健康作出了贡献。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南极成功培植出蔬菜。

今年1月24日,王征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上饶。日前,王征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南极种植蔬菜的难忘故事。

蔬菜温室实验室

国外科考队员和王征在实验室里

让吃上新鲜蔬菜梦想成为现实

新鲜蔬菜的供应一直是困扰我国南极科考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中山站,一年所需的蔬菜仅靠“雪龙”号从国内和澳大利亚等途经国家补给,不仅成本高昂,且储存时间有限。当南极进入漫长的冬季,科考队员只能依靠大白菜等几种有限的蔬菜越冬。

因此,绿油油的生菜、鲜嫩的黄瓜、珠圆玉润的小番茄等,曾是南极科考队员最为“奢侈”的梦想之一。为此,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期间,作为2014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的“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同时开展了初期调研实验。

而今得益于先进的温室栽培技术,这一梦想已在中国南极科考站成为现实。王征,正是幕后的功臣之一。他回忆道:“在那里,每名队员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得负责一些生活事项。我被安排到蔬菜房,育种、栽菜,供大家食用。那里种菜与一般的菜园不同,是无土种植,主要靠光和热来培育,就连种子也是事先从上海运过来的。”

无土栽培 电脑控制 自动灌溉

“早晨起床后到蔬菜温室实验室,检查自控系统是否正常,地面有没有漏水。早饭后,采摘蔬菜并送到厨房,上午和下午检查看看是否有需要更换的蔬菜,看情况播种新的种子……”这是王征在南极中山站培植蔬菜的一段日记。

王征告诉记者,蔬菜温室实验室是一个16平方米的房间,整个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蔬菜种植自控系统自动控制灌溉泵、温度湿度、培植灯和营养液等。例如,在电脑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长灯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向房间内喷洒水雾。

此外,为了促进蔬菜生长,蔬菜温室实验室里每天24小时播放轻音乐。“蔬菜的待遇比考察队员高多了。”王征笑着说。

生菜、白菜和黄瓜 没有病虫害

“由于生长周期较短,容易培植,且产量大,中山站主要培植的蔬菜是生菜、白菜和黄瓜。”王征说。以黄瓜为例,一株黄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种植20株,就能保证18名队员在越冬期间每天都吃上新鲜黄瓜。

除此之外,还试种了辣椒、秋葵、西红柿和西瓜,但产量太低,不算成功。因此,考察队员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生菜,涮起来味道很不错。白菜炒了之后量很少,所以主要是做汤。黄瓜舍不得生吃,主要是切片和木耳一起做凉拌菜。

王征还告诉记者,在南极种植蔬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没有病虫害,不需要打农药。不过,“南极温室”需靠日夜燃烧汽油加热来抵抗极地严寒,即便如此,能耗仍比船运要低很多。

王征说,从种子到长成能吃的蔬菜,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要计划好分期和分批,做好蔬菜更替和轮换。

厨师私自摘黄瓜 让他很生气

“因为是自己亲手培植的,所以我对蔬菜都非常有感情。”王征说,有一次,厨师没有通知他,就私自摘了黄瓜,让他很生气。为此,吃饭的时候,王征就对大家强调,蔬菜的采摘有严格的标准,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例如,白菜和生菜要长到15厘米以上才能采摘,否则会影响生长。黄瓜则要长到15厘米左右就采摘,否则是浪费。如果超过了15厘米还不采摘,会影响其他黄瓜的正常生长。

国外科考队员很羡慕 常来蹭饭

蔬菜的培植成功,使得考察队员们的伙食有了一定的改善,对队员们提高体质也有帮助。另外,空闲的时候,从外面的冰天雪地里回来,能够看到一屋子的绿色蔬菜,那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在蔬菜温室实验室坐坐,听听音乐可以放松心情。

“在南极一天做四顿饭。”王征说,南极食物全靠外来运输,肉类居多,蔬菜很缺乏,中山站成功培植了蔬菜,让很多国外的科考队员羡慕不已。因此,他们常来中山站蹭饭。

江西医生创造中国第一

南昌大学教授、国家极地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余万霰告诉记者,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历史上第一次能吃上新鲜蔬菜,其栽培出自江西医生王征之手。从此,江西医生又创造了一个中国第一。

“中国南极考察站可提供新鲜蔬菜引起国际上关注,因为南极可自产蔬菜意味着这个国家在南极健康生存能力走到了世界前列,可以大大延长人类在南极的健康居住时间。”余万霰教授告诉记者。

文/图 金官 江南都市报记者石鹏(原标题:江西医生在南极种出蔬菜 王征在南极中山站既当医生又当“菜农” 成功“开荒” 无土培植出生菜白菜黄瓜 国外科考队员很羡慕常来蹭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