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目前有13个学科门类,111个一级学科,国家不设二级学科,大家可以自主设置,但是需要报教育部备案。应该说,所有的学科都是围绕直接或者间接的扩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来设置的。我国现行的学科门类有哲学、理学、法学等。人工智能学会最近七八年来做的一项论证工作,是希望把“智能科学与技术”提升为一级学科。
我个人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交叉渗透出来的。如果要把一个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需要先讲清楚四件事情,即不可或缺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不可替代性原则和普遍性原则。
先说不可或缺性。智能作为一级学科,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源头供给能力的时代需求,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无论是人类智能还是人工智能,无论是个体智能还是群体智能,无论是集中智能还是网络智能,都是在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源头的供给能力,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量,是生产力中的核心生产力。
再说独立性。智能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给一个多学科交叉诞生的混血儿,已经存在了。现在智能科学技术的专业掌握在计算机、自动化、脑科学、生命科学还有机械等等各个方面,如果上升为一级学科,只是相当于我们给它上一个户口而已。智能学科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不同层次上,应该有独立的课程体系。
第三谈一下不可替代性。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可以聚焦智力人才培养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强烈需求,这是任何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智能作为一级学科,在中国特色的科学和教育体系中,具有聚焦智力培养、呼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需求,发展智力工具的特殊意义。
最后说一下普遍性。智能学科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应用前景广阔,需求空间巨大,智能学科培养人才的就业方向,几乎覆盖了全社会所有领域,今后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将离不开人工智能。
总之,智能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智能作为一级学科,是人类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源头供给能力的时代需求,是人类构造智力的基础。智能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征,有别于动力工具的智力工具特征,是美学、逻辑学、伦理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产生的,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目前,它隐藏、散落在多个一级学科中,但却是任何已有的一级学科都无可替代。大量的、由下而上的智能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成功实践,为智能学科的普遍性原则奠定了基础。智能作为一级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包括计算机和自动化在内的几乎所有其他一级学科类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教育史上将有里程碑的意义。(彭科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