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12 10:45:52
选择字号:
哀牢山生态站:射电天文和心灵的宁静区

生态站科普资料让学生们爱不释手。

■本报记者 王晨绯

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哀牢山生态站),是国家野外监测网络台站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之一,建立于1981年,2002年进入CERN,2005年进入国家野外台站。自1981年建站以来,一代代科学家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三十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将哀牢山生态站建成了具有良好的监测、研究及试验示范基础的生态学研究基地,已经获取哀牢山地区的生物、土壤、气候、水分等相关的基础资料,为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的实施、哀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研究等起到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作用。

科普小高地

“除了野外工作站的基本运行项目,如何推进发展平台期的哀牢山生态站的工作,让生态站保持活力与示范带头作用。”是哀牢山生态站原执行站长刘玉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掀起科普的热潮。哀牢山生态站背靠哀牢山、无量山两座大山,具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同时,每年有众多的国内外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到哀牢山生态站开展研究和考察,初步统计2008~2014年到哀牢山生态站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国内外科技人员和研究生达2200人次。

“这些为实施科普展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刘玉洪说。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各方面都相对落后;而景东彝族自治县更是位于无量山山脉和哀牢山山脉之间的盆地中,处于大山深处,是云南省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来通过实施希望工程等,乡村学校的校舍和硬件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师资力量不足,通讯设施较落后,与外界联系不畅,加之交通、经济条件的限制等,许多学生都没有出过远门,对蓬勃发展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科学知识了解不足。

刘玉洪认为,景东县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一直以来崇尚教育,在县城中建有孔庙。哀牢山生态站开展的科普教育进入乡村学校的活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大力支持。而在如此贫困的大山深处,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特别是面向农村青少年的科普也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刘玉洪通过走访调查,将哀牢山生态站的科普工作分为几个版块。

科普教育走进乡村学校,邀请到哀牢山生态站开展研究、考察的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科普报告是哀牢山生态站坚持进行了五年多的一项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哀牢山生态站具有社会影响的活动品牌。

“2011年哀牢山生态站建站30周年庆典时,作为活动内容之一,同一天晚上在景东一中、民族中学、银生中学、锦屏镇中学、职业中学和人民会堂举行了6场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西双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研究员等均参与了科普报告,当天参与科普报告会的听众约8700余人。”刘玉洪告诉记者。

在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城的科普教育活动,得到了孙鸿烈这样的著名科学家支持及亲自参与,如此规模的科普活动在景东县绝对是盛况空前。

“另外,哀牢山生态站还充分利用各种生态监测和研究设施,让学生亲临现场,配之相应的解说和介绍,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相关生态知识和研究方法,向学生宣传植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影响、生态知识。”刘玉洪说。

哀牢山生态站也认识到,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科普展示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利用数字化生态站网络平台,工作人员将相关科普知识接入各学校的教学网络,提供网络科普展示平台。

统计数据表明,自2008年以来,哀牢山生态站参与了多次科普活动,所组织的“科普教育走进乡村学校”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活动;共邀请到站访问、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45场次科普报告会,参与科普展示的国内外学者和研究生共有172人次(作科普报告的国外学者和研究生近100人次),包括科学院院士和国外著名科学家;聆听科普报告的师生25190人次,在当地造成了很大影响。

支撑内容再完善

近年来,哀牢山生态站利用各种支持不断完善科研设施建设。

“由于空间位置的受限,长期以来人类对林冠上的生态学过程了解甚少,特别是林冠部分在亚热带森林生态学过程中的结构、功能研究不多,迫切需要建立便于整体观测研究林冠生态学的装置来帮助科学家进行野外林冠学的研究。”在哀牢山生态站站长张一平研究员亲自负责、哀牢山生态站全员共同努力下,一座55米高的塔吊拔地而起。该塔吊臂长60米,可以覆盖一公顷森林样地的监测。塔上布置森林通量监测系统和小气候垂直观测系统各一套,对林冠的二氧化碳通量,林冠上下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进行监测。塔吊下建设有1公顷圆形辅助样地一个,涵盖了乔木物种200多种。通过建立林冠塔吊配合相关监测,构成整体森林观测平台,可以开展广泛的林冠生物监测和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相关研究。

“哀牢山森林塔吊的建成,增强了哀牢山生态站支撑科学研究的能力,受到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并且已经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版纳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利用森林塔吊开展了科学研究。”刘玉洪介绍。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是哀牢山脉冲星射电望远的建设。据了解,该望远镜口径达90米以上,具有最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的巨大应用价值,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整个项目投资达1.6亿元以上。大口径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使我国具备国际上顶尖的脉冲星观测能力,提升我国天文学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014年5月,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国家天文台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意向书,哀牢山生态站将就射电天文台址选择、环境保护、后勤保障体系规划建设等问题进行支撑。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哀牢山(徐家坝)地区,无线电干扰信号很少,有较为宁静的无线电环境。而哀牢山生态站的支撑作用,在望远镜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天文选址专家李建斌在哀牢山生态站留下一句话:“射电天文和心灵的宁静区。”

《中国科学报》 (2016-12-12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