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18 16:45:27
选择字号:
神舟十一号回家 搜救新技术显身手

 

11月18日下午,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迎来了一张面积1200平方米,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13时59分许,返回舱伴随降落伞,稳稳着陆在大草原上。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自主打开返回舱舱门并报告个人情况良好。航天员自主开舱尚属首次。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

相比以往的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达到33天,首次超过1个月;此外,飞船返回时段正值冬季,着陆现场气温较低。这些都给着陆场区的快速搜救任务带来了更大挑战。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搜救测控负责人田涛表示,这是他第五次参加搜救任务。但本次任务并不是前几次的简单重复,围绕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新特点,他们总共梳理了95项,200多条新措施。

那么,本次任务在技术、设备上有哪些新特点呢?着陆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介绍,此次搜救载体包括8架直升机、2架无人机和1架固定翼飞机,是第一次有多种空中载体联合搜救;此次任务给着陆场增加了2套光学测量装备,并且首次配备了机载4G通信系统;航天员的抬送座椅由过去的坐立式改进为半躺式,添置了保暖型睡袋和盖毯,并且预备了防风型专用雨伞,增强了对航天员的现场保护。

搜救队员李涛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机载4G通信设备的优势:“4G通信系统投入使用后,个性化信息定制功能更加强大。过去的空中通信,都由有线连接来传递数据,现在只要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通过APP端的操作,就能满足个人所有的通信需求。对操作人员来讲,更加简单易学,操作效果也更好。”

田涛进一步介绍,返回舱出黑障区丢失后的雷达重捕是每次任务的难点,过去都是通过手动方式、人工预判来制定跟踪任务。现在,他们研制了一套自引导系统,能够实现目标丢失的自动捕获,大大增强了系统的丢失重捕能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