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7 14:07:26
选择字号:
吴巍巍:颈动脉狭窄须精准“除斑”

吴巍巍(右)带领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约有30%的脑梗塞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人体脑部的80%供血是由两条颈动脉承担,所以一旦颈动脉出现狭窄,脑供血明显减少,而一旦颈动脉狭窄部位有斑块碎片脱落,斑块碎片就会顺血流堵塞脑血管。”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告诉记者,如果脱落斑块属于细小斑块,患者容易发生头昏目眩,一侧眼睛暂时性发黑,胳膊、腿发麻无力,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持物不稳,口角歪斜等,但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可以恢复。

但如果脱落的是颈动脉内壁较大斑块,就可能致使患者出现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障碍等。

那么,颈动脉狭窄是如何形成的?吴巍巍认为,这主要与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动脉粥样硬化则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高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鉴于此,防止颈动脉狭窄的形成首要措施就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定期体检。

不过,一旦颈动脉已经出现狭窄,就需要借助药物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多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结合降压、降脂以及降糖药物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有效消除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斑块。

而针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或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吴巍巍认为,必须要听取血管外科医师等专业人员的临床建议,采用恰当术式的CEA手术或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CAS),以外科或介入手术的方式解决斑块及狭窄疾患。

其中,临床上采用更多的CEA术式包括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cCEA)、内膜剥脱+补片成型(pCEA)、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eCEA)。

“pCEA应用补片能改善直接缝合造成的血管狭窄。eCEA手术优势在于时间短,血流阻断时间短。”吴巍巍特别提醒,对于颅内对侧血流代偿能力差的患者,难以耐受血流阻断,临床多采用转流管临时桥接血流,在剥脱斑块同时也能保证颅内血液供应。

就在前不久,吴巍巍带领团队联合该院神经内科,在术中TCD脑血流监测下,分别采用剥脱+补片成型(pCEA)和外翻式剥脱(eCEA)两种术式,成功为两位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目前,两位患者恢复良好,均已出院。

“不管何种术式,都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病变特点、颅内血流代偿情况等术前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CEA术式。”吴巍巍带领团队采用微创介入手术和传统经典开放手术等多种手段,已经成功为多位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治疗,CEA与CA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均达到国际标准。

此外,吴巍巍特别强调血管外科应该与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联合评估患者全身血管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情况。

比如,医生在采用CEA术式为患者剥除斑块而阻断颈动脉血流时,患者的大脑动脉血流就会出现减少、减慢情况,而神经内科更擅长的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就能提供实时的血流变化信息,进而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有效应对术中缺血情况,不会盲目求快而草率,也不会因忽视缺血而无奈。此外,TCD还能敏锐发现术中斑块碎屑的脱落,为术后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颈动脉狭窄的精准‘除斑’治疗。”吴巍巍说。(张思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